梅毒,这一由梅毒螺旋体引发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犹如隐匿在暗处的 “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类健康。它不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样,包括性接触、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还能在人体内长期潜伏,对多个组织和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追溯历史,梅毒的起源尚无定论。一种较为广泛的说法是,15 世纪末,随着哥伦布航海归来,梅毒从美洲新大陆传入欧洲。此后,在战争、人口流动等因素的推动下,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几个世纪以来,梅毒在人类社会中肆虐,给无数人带来了身心的痛苦。例如,在 19 世纪的欧洲,梅毒被视为一种社会问题,许多名人都深受其害,如尼采、舒曼等。
如今,尽管现代医学在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梅毒依然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新增梅毒病例数以百万计,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条件有限、医疗资源匮乏、性健康教育普及程度低等原因,梅毒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此外,近年来,梅毒在部分发达国家也出现了反弹趋势,如美国、日本、韩国等,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梅毒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会对患者的个人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导致皮肤黏膜损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病变等,还会对家庭和社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孕妇感染梅毒,可能会导致胎儿流产、早产、死胎或先天性梅毒儿,严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梅毒的传播还会增加艾滋病等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进一步加剧公共卫生危机。因此,深入了解梅毒,加强防控措施,对于保护个人健康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播途径:看似平常的行为,可能潜藏风险
梅毒的传播途径较为多样,这也正是其难以防控的原因之一。了解这些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性接触传播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约 95% 的梅毒患者是通过这种方式感染的。在性行为过程中,梅毒螺旋体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微小破损,从感染者传播至性伴侣。无论是阴道性交、肛交还是口交,都存在感染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梅毒在感染后的第一年传染性最强,随着时间推移,传染性逐渐降低,但即便在感染多年后,仍有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给他人。
母婴传播也是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患有梅毒的孕妇,体内的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发先天性梅毒。这不仅可能导致胎儿流产、早产、死胎,还可能使出生后的婴儿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如皮肤损害、骨骼畸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此外,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感染梅毒的产道时,也可能因接触产道内的梅毒螺旋体而被感染。
血液传播同样不容忽视。输入含有梅毒螺旋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都有可能感染梅毒。在一些医疗条件有限的地区,由于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引发医源性梅毒传播。例如,在牙科治疗、针灸、纹身等过程中,如果器械被梅毒螺旋体污染且未进行严格消毒,就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下一位使用者。
除了上述常见途径外,梅毒还可能通过其他一些较为罕见的方式传播。例如,与梅毒患者密切接触,如长时间的皮肤接触、接吻等,若皮肤或黏膜存在破损,也有一定的感染风险。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用餐具、共用水杯、共用马桶等,并不会传播梅毒。这是因为梅毒螺旋体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很快就会失去活性。
二、梅毒症状: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不容忽视
(一)获得性梅毒
一期梅毒:梅毒螺旋体悄然入侵人体后,会有一段潜伏期,通常为 2-3 周 。随后,在外生殖器或肛门周围,会出现硬下疳这一典型症状。男性患者的硬下疳多见于阴茎、冠状沟、龟头等部位;女性则好发于大小阴唇、子宫颈等位置。起初,硬下疳表现为局部皮肤的小红斑,紧接着迅速发展成无痛性炎性丘疹,数天内,丘疹进一步扩大形成硬结,表面还可能出现坏死,最终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无痛性溃疡,边缘触之较硬。除了硬下疳,腹股沟部位的淋巴结也会肿大,这些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无疼痛或压痛感,表面皮肤也无红肿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硬下疳若不进行治疗,一般可持续 3-6 周后自然消退,但这并不意味着梅毒已被治愈,梅毒螺旋体仍会在体内潜伏,伺机引发更严重的病变。
二期梅毒:如果一期梅毒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梅毒螺旋体便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并随着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通常在硬下疳出现后的 6-8 周(即感染后的 7-10 周),患者会进入二期梅毒阶段。此阶段,皮肤黏膜的损害最为常见,梅毒疹是其典型表现。梅毒疹形态多样,包括红褐色或红色的丘疹、斑丘疹、斑块等,有时还会出现脓疱、溃疡等。这些皮疹通常呈泛发性对称性分布,可出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手掌和脚掌也难以幸免,常可见暗红色或淡褐色的脱屑性斑疹或斑丘疹。二期梅毒还可能出现扁平湿疣,多发生于肛周和外生殖器等皮肤潮湿且易摩擦的部位,表现为肥厚的斑块,表面扁平且有糜烂,传染性较强。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斑片状脱发、肌肉酸痛、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等症状,部分患者会伴有头痛、呕吐以及反应迟钝等神经损害症状。
三期梅毒:当梅毒发展到三期,病情已经相当严重。此时,梅毒螺旋体对身体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皮肤黏膜损害方面,主要表现为结节性梅毒疹和梅毒性树胶肿。结节性梅毒疹好发于头面、肩、背、四肢等部位,皮疹为簇集状、环状分布或融合的铜红色结节,表面可有脱皮、坏死现象。梅毒性树胶肿则多见于小腿,初起时为无痛性皮下结节,随后逐渐增大并发生溃疡,表面有粘稠状树胶样分泌物。若发生在口腔黏膜,还可能导致发音或吞咽困难。在骨骼系统,常出现长骨骨膜炎,患者会感到骨骼疼痛、骨膜增生,严重时甚至可导致骨折、关节畸形。心血管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单纯性主动脉炎、瓣膜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狭窄等。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类似脑膜炎、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和运动功能。
(二)先天性梅毒
早期先天梅毒:早期先天梅毒的症状多在婴儿出生后 2 岁内出现。患儿常表现为发育营养差,体重不增、消瘦,反应低下。皮肤方面,可见全身皮肤皱褶、干燥,如同老人的皮肤,还可能伴有脱发、甲沟炎、甲床炎等。皮疹也是常见症状,有鳞屑性的斑丘疹、水泡及大疱,扁平湿疣样的损伤也较为多见,斑疹多见于掌指、口周和臀部,丘疹、水泡可发生于全身各处。此外,患儿还可能出现鼻炎、咽炎、肝脾肿大、黄疸、贫血、血小板减少、骨软骨炎等症状,部分患儿还可能伴有发热、失眠等表现。
晚期先天梅毒:晚期先天梅毒一般在患儿 5-8 岁时发病,13-14 岁时症状逐渐明显。角膜炎是较为突出的症状,初期为角膜周围炎,之后会出现特征性的弥漫性角膜混浊,且容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导致失明。骨损害方面,以骨膜炎多见,患儿会感到骨骼疼痛,骨膜增生,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佩刀胫等骨骼畸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脑神经损伤,尤其是听神经和视神经受损,可导致神经性耳聋、视力下降等,少数患儿还可能出现幼年性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等严重病变。此外,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皮肤黏膜损害,如硬腭、鼻中隔黏膜处的树胶肿,可引起上颚和鼻中隔穿孔、鞍鼻等畸形。
三、危害:从身体到家庭,影响深远
梅毒对患者自身健康的损害是多方面且极其严重的。在梅毒的晚期,梅毒螺旋体犹如脱缰的野马,肆意侵犯人体的各个重要器官和系统。
神经系统受累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梅毒,引发脑膜炎、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等严重疾病。脑膜炎可导致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甚至危及生命;麻痹性痴呆会使患者的认知功能严重受损,出现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人格改变等症状,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脊髓痨则会引起下肢闪电样疼痛、感觉异常、运动失调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例如,一位原本身体健康的中年男性,由于长期忽视梅毒的治疗,发展为神经梅毒,最终陷入痴呆状态,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给家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心血管系统同样难以幸免,梅毒螺旋体可引发梅毒性心血管病,如单纯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狭窄等。单纯性主动脉炎会使主动脉壁增厚、变硬,弹性减弱;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导致心脏血液反流,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狭窄则会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据统计,约 10% - 12%的梅毒患者会发生心血管梅毒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骨骼系统也常受到梅毒的侵袭,可出现骨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等。骨膜炎会导致骨骼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骨髓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骨质破坏、死骨形成;关节炎则会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畸形,严重影响关节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梅毒对家庭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一方面,患者的健康状况恶化,需要家人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照顾,这无疑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家人不仅要承担照顾患者日常生活起居的责任,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梅毒的传染性使得家庭成员面临感染的风险。如果夫妻一方感染梅毒,很容易通过性接触传染给另一方;孕妇感染梅毒,还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性梅毒,给家庭带来新的不幸。此外,梅毒患者及其家庭往往会遭受社会的歧视和偏见,这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也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从社会层面来看,梅毒的广泛传播会增加社会医疗资源的消耗。梅毒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医疗费用,这给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梅毒患者由于健康问题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导致劳动力丧失,进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此外,梅毒的传播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家庭破裂、青少年感染等,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构成威胁。
四、治疗方法:早发现、早治疗,是康复的关键
一旦确诊梅毒,务必秉持 “早发现、早治疗” 的原则,这是实现康复的关键所在。梅毒的治疗主要依赖抗生素,其中青霉素堪称首选药物。
青霉素对梅毒螺旋体具有强大的杀灭功效,能够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早期梅毒患者,苄星青霉素通常是治疗的首选。一般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每周一次,连续注射 2 - 3 次即可。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也并非无药可医,头孢曲松钠是不错的替代选择。它可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一个疗程通常为 10 - 15 天。此外,四环素、红霉素等药物也可作为替代,但需注意,多西环素及阿奇霉素禁用于妊娠梅毒患者,且阿奇霉素不能用于男 - 男性交者(MSM)、合并 HIV 感染患者和孕妇。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注意观察自身身体状况,部分患者在首次用药后 24 小时内,可能会出现吉海反应,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头痛、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全身不适及原发疾病加重等症状。若出现此类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助力身体恢复。在饮食方面,宜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蛋类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此外,由于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严格避免性行为,防止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洗衣物,尤其是内裤、毛巾等贴身物品,应单独清洗,并进行煮沸消毒,切勿与他人共用。患者使用过的马桶、浴缸等卫生器具,也需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梅毒患者的性伴侣,无论其是否出现症状,都应进行梅毒检测,若检测结果呈阳性,需一同接受治疗,以防止交叉感染。
五、预防措施:筑起健康防线,远离梅毒困扰
预防梅毒,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首要任务是清除传染源,梅毒患者作为主要传染源,应严格遵循早期、足量、规则治疗的原则。一旦确诊,需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按量接受治疗,尽可能消除体内的梅毒感染,实现临床治愈。在治疗期间,患者需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切断传染途径也是预防梅毒的关键环节。在性行为方面,每个人都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洁身自爱,保持单一、固定的性伴侣,坚决避免高危性行为,如滥交、嫖娼、与多个性伴侣发生关系等。在进行性行为时,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避孕套至关重要。避孕套不仅能有效降低梅毒的传播风险,还能预防其他性传播疾病。需要注意的是,避孕套的使用方法必须正确,应在性行为开始前就将其正确佩戴,且在整个过程中确保避孕套没有破损或脱落。
鉴于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坚决杜绝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在医疗过程中,务必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确保医疗器械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避免因医源性操作而感染梅毒。例如,在进行牙科治疗、针灸、纹身、穿耳洞等有创操作时,要仔细查看医疗机构的资质和卫生条件,确保所使用的器械是一次性的或经过严格消毒的。
对于孕妇而言,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尤为重要。孕妇在孕期应进行全面的梅毒筛查,若不幸确诊感染梅毒,需立即接受规范的治疗,并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定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降低胎儿感染梅毒的风险。同时,孕妇在分娩时,应选择具备专业医疗条件的医院,以便在分娩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胎儿感染的机会。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也是预防梅毒的重要措施。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避免与梅毒患者的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尤其是在对方皮肤或黏膜存在破损的情况下。如非必要,尽量避免与梅毒患者进行长时间的亲密接触,如接吻、拥抱等。若不慎接触到梅毒患者的分泌物或污染物,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接触部位,并及时就医咨询。
此外,加强性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认知水平,也是预防梅毒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在媒体上播放公益广告等,向公众普及梅毒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预防方法等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同时,鼓励人们定期进行性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梅毒,这一古老而又危险的疾病,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传播途径多样,症状复杂多变,对患者自身健康、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然而,通过了解梅毒的相关知识,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免高危行为、加强个人卫生等,我们能够大大降低感染梅毒的风险。
对于已经感染梅毒的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接受治疗,定期复查,同时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和自我管理,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梅毒的防控不仅是个人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梅毒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强性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梅毒的认知和防范意识;社会组织可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为梅毒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消除社会歧视。
让我们携手共进,重视梅毒的防治工作,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控制梅毒的传播,减少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迈向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张树卿 主治医师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我国是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截至202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已达到1.43亿,发病率高达12.8%,约8个成年人里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
3123浏览
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物公司,推创新和广覆盖是诺华的策略重点。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下称“进博会”),诺华展示了为响应“强基层”政策号召,在加速创新药物渗透到更广阔的县域市场,满足基层患者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等方面的努力,讲述诺华深耕广阔县域市场的“小城故事”。...
848浏览
HPV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的简称,分100多种亚型。其中与宫颈癌变(以及阴道癌、外阴癌等)相关的高危型至少有13种。而最常引起宫颈癌变的类型为16,18型(占70%)。其它低危型与尖锐湿疣、皮肤疣等疾病有关。...
16524浏览
荨麻疹出现以后,大家要注意做好预防和护理,如果不注意护理,会导致肌肤的损伤加重,还会影响个人的形象问题。荨麻疹有过敏性,一旦接触到了过敏原发起病来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做好预防对治疗有效。那么,有哪些偏方有不错的功效呢?下面这些大家了解下。...
8108浏览
心脏病在生活中出现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呵护和预防,对于女性的健康来说,心脏的呵护是不可少的事情。与男性相比,女性心脏病发作的时间一般较晚,但是比较倾向的还是女性。那么,女性要注意哪些心脏疾病?日常大家应该怎么样呵护心脏健康呢?...
12086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