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周疼痛:不容忽视的身体警报

科普达人
科普达人医师 科普知识大全 全科

肚脐周围疼痛,医学上称为脐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症状,指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区域发生疼痛 。这一症状看似平常,却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从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如急性胃肠炎、肠梗阻,到相对复杂的胆囊炎、胰腺炎等,都有可能引发脐周疼痛。由于涉及病症范围广泛,且每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差异巨大,因此,一旦出现肚脐周围疼痛,绝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明确病因,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一、常见引发原因

(一)胃肠道疾病

胃肠道是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其任何部位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疼痛。肚脐周围正是胃肠道的主要分布区域,因此胃肠道疾病是导致肚脐周围疼痛的最常见原因 。

1. 急性胃肠炎

不洁饮食是引发急性胃肠炎的常见原因。食用被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污染的食物,如变质的肉类、海鲜,或未洗净的蔬菜水果,都可能让病原体进入人体,侵袭胃肠道黏膜,引发炎症 。暴饮暴食、食用过多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也会给胃肠道带来沉重负担,扰乱其正常的消化和蠕动功能,从而引发急性胃肠炎。

一旦患上急性胃肠炎,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恶心、呕吐常常率先登场,让人感觉胃部翻江倒海,吃进去的食物难以留存。频繁的腹泻也十分恼人,大便的性状多为稀水样或糊状,一天可能腹泻数次甚至数十次。腹痛也是常见症状,多表现为肚脐周围的阵发性绞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对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

2. 肠梗阻

肠梗阻,简单来说,就是肠道内的物质无法正常通过,就像道路被堵塞了一样。造成这种堵塞的原因多种多样。肠粘连是较为常见的因素,腹部手术、炎症等都可能导致肠管与肠管之间、肠管与腹膜之间发生不正常的粘连,使肠管的蠕动受到限制,食物通行受阻 。肠道内长了肿瘤,随着肿瘤体积的不断增大,会压迫肠管,阻碍肠内容物的顺利通过。此外,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肠扭转(肠管沿其系膜长轴扭转)等肠道的机械性病变,以及先天性肠道畸形,也都可能引发肠梗阻 。

肠梗阻的典型症状较为明显。患者会感到肚脐周围出现阵发性的剧烈绞痛,这种疼痛犹如肠道在腹中 “打了结”,一阵紧似一阵。同时,还会频繁呕吐,早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吐出胆汁甚至粪样物。腹胀也是肠梗阻的常见表现,腹部会逐渐隆起,且胀感较为明显。此外,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也是一个重要信号,这意味着肠道的正常排泄功能受到了严重阻碍 。

3. 肠蛔虫病

肠蛔虫病的发生,是由于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蛔虫卵通常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进入人体,在肠道内孵化成幼虫,进而发育为成虫。当肠道内蛔虫数量较多,或因人体发热、饥饿、肠道环境改变等因素刺激时,蛔虫就可能在肠道内活动活跃,引发肚脐周围疼痛 。这种疼痛一般为间歇性发作,有时疼痛较为剧烈,有时则相对缓和。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果蛔虫扭结成团,堵塞肠道,还可能导致肠梗阻,出现相应的严重症状。在一些情况下,蛔虫甚至会钻入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病,引发右上腹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

(二)炎症性疾病

炎症就像是身体里的一场 “战火”,当肚脐周围的器官发生炎症时,疼痛往往随之而来。这些炎症性疾病,有的起病急骤,有的则相对隐匿,但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1.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初期,疼痛常常出现在肚脐周围,这是因为阑尾的神经支配与脐周的神经有一定关联 。随着炎症的发展,一般在发病后的 6 至 8 小时,疼痛会逐渐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这是因为阑尾位于右下腹,炎症刺激到阑尾浆膜及其周围的腹膜,从而引发了定位更为准确的右下腹疼痛 。

除了腹痛,患者还可能伴有一系列其他症状。恶心、呕吐较为常见,这是由于阑尾的炎症刺激了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的反射性反应。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升高至 38℃左右,若阑尾发生化脓、坏疽或穿孔,体温可能会更高。此外,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在体格检查时,医生按压右下腹会有明显的压痛,这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之一 。

2. 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常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群体,多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相关。当身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时,肠系膜淋巴结会产生免疫反应,出现炎症肿大 。

其主要症状为肚脐周围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阵发性绞痛或隐痛,发作间歇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不适 。有些患者还会伴有发热,体温可达 38℃甚至更高,同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 。在进行腹部检查时,可发现脐周或右下腹有压痛,但压痛位置相对不固定,且一般无反跳痛和腹肌紧张 。

(三)其他因素

1. 腹部着凉

腹部着凉是引发肚脐周围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当腹部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或食用过多生冷食物时,胃肠道会受到寒冷刺激 。胃肠道的平滑肌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寒冷刺激会使其发生强烈收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肠痉挛。这种痉挛会导致肠道蠕动紊乱,进而引发肚脐周围疼痛 。疼痛一般为阵发性,可能伴有腹部胀满、肠鸣音亢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这是因为肠道蠕动加快,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短,水分来不及充分吸收就被排出体外 。

2. 饮食不当

饮食不当也是导致肚脐周围疼痛的重要因素 。食用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油炸食品等,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直接刺激,引起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引发肚脐周围疼痛 。此外,暴饮暴食、进食过快,会使胃肠道负担过重,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及时消化,引起消化不良,也会出现肚脐周围胀痛的症状 。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发疼痛 。如果食用了不洁食物,还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进一步加重肚脐周围疼痛的症状 。

二、判断与诊断方式

当肚脐周围疼痛出现时,准确判断病因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还能避免病情的延误和恶化。下面,我们将从自我初步判断和医院专业诊断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判断肚脐周围疼痛的病因 。

(一)自我初步判断

疼痛性质

不同性质的疼痛往往提示着不同的病因。如果疼痛如刀绞一般,让人难以忍受,多为绞痛,常见于肠梗阻、输尿管结石等疾病 。肠梗阻时,肠道因堵塞而强烈蠕动,试图将堵塞物排出,这种强烈的蠕动刺激肠道神经,引发剧烈的绞痛。输尿管结石在移动过程中,会刺激输尿管平滑肌,导致其痉挛性收缩,产生类似刀绞的疼痛 。

隐痛则是一种较为轻微、持续时间较长的疼痛,通常感觉似有若无,却又一直存在。胃肠道的慢性炎症,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就常表现为隐痛 。这是因为炎症长期刺激胃肠道黏膜,使其处于一种慢性的损伤状态,从而产生隐痛。而胀痛给人的感觉是腹部胀满且伴有疼痛,仿佛肚子里充满了气体无法排出。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时,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发酵产生气体,导致胃肠道膨胀,引发胀痛 。

伴随症状

伴随症状对于病因的判断也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当肚脐周围疼痛并伴有发热症状时,很可能是身体发生了感染性炎症 。比如急性阑尾炎,炎症初期疼痛在脐周,随着病情发展,阑尾化脓、坏疽,炎症刺激全身免疫系统,导致体温升高。若同时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可能是胃肠道受到刺激 。像急性胃肠炎,病原体侵袭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的逆蠕动,将胃内容物吐出,同时炎症刺激肠道,引发疼痛 。

若伴有腹泻,且大便呈稀水样或糊状,次数频繁,多考虑肠道感染或炎症性肠病 。例如,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后,引发肠道感染,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分泌大量液体,同时加快肠道蠕动,从而出现腹泻症状 。如果肚脐周围疼痛且伴有便秘,可能是肠道蠕动功能紊乱,或者肠道存在梗阻情况 。如肠道肿瘤,随着肿瘤体积增大,会部分或完全堵塞肠腔,使粪便无法顺利通过,导致便秘和腹痛 。

(二)医院专业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在面对肚脐周围疼痛的患者时,首先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 。其中,触诊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患者需平躺在检查床上,双腿屈膝,放松腹部肌肉,这样医生才能更准确地触摸到腹腔内的脏器 。医生会用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轻柔地按压患者的腹部,从左下腹部开始,按照逆时针方向,由浅入深地进行触诊 。

在触诊过程中,如果按压到肚脐周围某一部位时,患者感到明显疼痛,医生会进一步判断疼痛的程度、范围以及是否伴有反跳痛(即手指按压后突然松开,疼痛反而加剧的现象) 。比如,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发病初期,肚脐周围可能会有压痛,随着病情发展,右下腹会出现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这是因为阑尾的炎症刺激了周围的腹膜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腹部是否有肿块、腹肌是否紧张等情况,这些信息对于判断病情都具有重要意义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多关于患者身体状况的信息,帮助明确病因 。血常规是一项基本的检查项目,通过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检测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成分的数量和比例 。当身体发生感染时,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常提示细菌感染;而淋巴细胞增多,则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例如,在急性胃肠炎患者中,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血常规检查可能会显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

粪便常规检查也十分关键。医生会取患者的粪便样本,观察其颜色、形状、质地,检查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异常情况 。如果粪便中发现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可能提示肠道存在炎症、出血等问题,如细菌性痢疾,粪便中会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及吞噬细胞 。此外,粪便中检测到寄生虫卵,则表明患者可能患有肠道寄生虫病,如肠蛔虫病 。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展示腹部内部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对于查明肚脐周围疼痛的病因具有重要价值 。腹部 X 光检查能够帮助医生观察肠道内是否有气体、液平面以及是否存在异物等情况 。在肠梗阻患者中,腹部 X 光片常可见到多个阶梯状的液平面,这是由于梗阻部位上方的肠道内积聚了气体和液体,形成了特殊的影像学表现 。

腹部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反射,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腹部脏器的形态、大小和结构,以及是否存在病变 。例如,对于胆囊炎患者,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胆囊壁增厚、毛糙,胆囊内可能有结石存在 。在诊断阑尾炎时,超声检查有时也能发现肿大的阑尾以及周围的渗出液 。

腹部 CT 检查则能提供更为详细的腹部内部结构信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疾病,如腹部肿瘤、胰腺炎等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器官的细微结构变化、病变的位置、大小和范围,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比如,在诊断胰腺疾病时,CT 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胰腺的形态、密度,是否有胰腺肿大、坏死、渗出等情况 。

三、缓解与治疗方法

(一)应急缓解措施

热敷:当肚脐周围疼痛发作时,热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应急缓解方法。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温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让腹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流向疼痛部位,为组织带来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有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 。同时,热敷还能放松肌肉,减轻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从而缓解疼痛 。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准备一个热水袋或热毛巾,将热水袋装满热水,水温以感觉温暖但不烫手为宜,大约在 40 - 50℃ 。如果使用热毛巾,可将毛巾浸泡在热水中,然后拧干多余水分。将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肚脐周围,每次热敷时间保持在 15 - 20 分钟,可根据疼痛缓解情况,重复进行热敷 。需要注意的是,热敷时要避免温度过高,以免烫伤皮肤。如果在热敷过程中,疼痛没有缓解反而加重,或者出现皮肤红肿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热敷,并及时就医 。

按摩:按摩脐周也是一种能够缓解疼痛的有效手段,通常采用顺时针按摩的方式 。人体的肠道蠕动方向是顺时针的,按照这个方向按摩,能够顺应肠道的自然蠕动规律,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缓解因消化不良、胃肠积气等引起的肚脐周围疼痛 。

在进行按摩时,患者需平躺在床上,放松身体,将双手搓热,以肚脐为中心,将手掌轻轻放在腹部。然后,以适当的力度,按照顺时针方向,缓慢地画圈按摩,范围可逐渐扩大至整个腹部 。按摩时的力度要适中,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宜,不宜过轻或过重。过轻可能无法达到按摩效果,过重则可能会引起不适甚至损伤腹部组织 。每次按摩时间建议在 10 - 15 分钟左右,可根据自身情况,每天进行 2 - 3 次 。通过这种按摩方式,能够有效刺激肠道,促进气体排出,减轻腹胀和腹痛症状 。

(二)针对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案需根据肚脐周围疼痛的具体病因来确定 。如果是由急性胃肠炎引起的疼痛,若明确是细菌感染所致,医生通常会开具抗生素类药物,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以杀灭肠道内的细菌,控制炎症 。同时,还可能会使用一些缓解胃肠道痉挛的药物,如山莨菪碱,它能够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快速缓解腹痛症状 。对于伴有腹泻的患者,为了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医生会根据脱水程度给予口服补液盐或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

若是消化性溃疡导致的脐周疼痛,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这类药物可以减少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促进溃疡愈合 。同时,还会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枸橼酸铋钾、铝碳酸镁等,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等对溃疡面的侵蚀 。

当疼痛是由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肠蛔虫病引起时,医生会开具驱虫药物,如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这些药物能够麻痹或杀死肠道内的蛔虫,使其排出体外,从而缓解疼痛症状 。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疾病,如阑尾炎、肠梗阻等,手术治疗往往是必要的手段 。以阑尾炎为例,阑尾一旦发炎,尤其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时,阑尾腔内压力升高,血液循环受阻,阑尾组织会逐渐坏死 。此时,若不及时进行手术切除阑尾,炎症可能会扩散到整个腹腔,引发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手术方式一般为阑尾切除术,通过手术将发炎的阑尾切除,从而彻底消除病灶,控制炎症 。

肠梗阻的情况也类似,当出现完全性肠梗阻,即肠道被完全堵塞,肠内容物无法通过时,保守治疗往往难以奏效 。此时,需要通过手术来解除梗阻,恢复肠道的通畅 。手术方式会根据肠梗阻的病因来选择,如对于粘连性肠梗阻,可能需要进行粘连松解术;对于肠道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可能需要切除肿瘤及部分肠管,并进行肠道吻合术 。如果是肠扭转导致的肠梗阻,由于扭转的肠管可能会迅速发生缺血坏死,因此需要尽快进行手术,将扭转的肠管复位,并对坏死的肠管进行切除 。总之,手术治疗能够直接解决导致肚脐周围疼痛的严重病因,对于挽救患者生命、促进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四、预防脐周疼痛的方法

(一)饮食注意

规律饮食:规律饮食对于维持胃肠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每天应定时定量进餐,让胃肠道形成良好的生物钟,使其能够在固定的时间分泌消化液,更好地消化食物 。例如,早餐可以在 7 - 8 点,午餐在 11 - 13 点,晚餐在 18 - 20 点左右进行。每餐的食量也应合理控制,避免过饥过饱。过度饥饿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刺激胃黏膜,而过饱则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胃胀等问题,进而诱发肚脐周围疼痛 。建议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给胃肠道留出足够的消化空间 。

合理膳食:在饮食选择上,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生姜等,这些食物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强烈刺激,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增加胃肠道疾病的发生风险 。同时,也要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如变质的肉类、海鲜,以及未经清洗干净的蔬菜水果,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食用后容易引发急性胃肠炎,出现肚脐周围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应注重饮食的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例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大米、面粉、玉米等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橄榄油、鱼油、坚果等含有健康的脂肪;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则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通过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身体获得全面的营养,有助于维持胃肠道的正常功能,预防脐周疼痛的发生 。

(二)生活习惯

腹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衣物,做好腹部的保暖工作,对预防肚脐周围疼痛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应注意增添衣物,避免腹部暴露在外。早晨和晚上气温较低时,可以穿上一件保暖的马甲或毛衣,保护腹部免受寒冷空气的侵袭 。在睡眠时,也要确保腹部有足够的覆盖物,可使用薄被或毛毯盖好腹部,防止夜间踢被子导致腹部着凉 。此外,在炎热的夏天,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吹空调或风扇,特别是不要让冷风直接对着腹部吹。如果需要使用空调,可将温度设置在 26℃左右,并尽量避免直吹身体 。同时,也要减少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这些食物进入胃肠道后,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和正常蠕动,从而引发肚脐周围疼痛 。

注意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手上可能沾染各种细菌和病毒,通过洗手可以有效去除这些病原体,减少经手传播疾病的风险 。在洗手时,应使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按照 “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少 20 秒,确保手心、手背、手指缝、指甲等部位都能清洗干净 。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过期的食物,尽量选择新鲜、干净的食材 。在烹饪食物时,要确保食物熟透,尤其是肉类、蛋类和海鲜等易携带病原体的食物,高温烹饪可以杀死其中的细菌和寄生虫,保证食品安全 。此外,厨房的卫生环境也不容忽视,要定期清洁厨房的台面、餐具、厨具等,保持厨房的清洁干燥,防止细菌滋生 。

肚脐周围疼痛虽看似平常,却可能是多种疾病的外在表现。从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到炎症性疾病,再到腹部着凉、饮食不当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这一症状。准确判断疼痛的性质、观察伴随症状,并借助医院的专业诊断手段,如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

在疼痛发作时,热敷、按摩等应急缓解措施或许能暂时减轻痛苦,但针对病因的治疗才是关键。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

预防肚脐周围疼痛,要从饮食和生活习惯入手。规律饮食、合理膳食,注重腹部保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些看似简单的举措,实则对维护身体健康、预防脐周疼痛有着重要意义。身体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当肚脐周围疼痛出现时,务必及时关注,积极应对,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相关文章

  • 身体发出这些“求救信号”,你可能长痔疮了!

    ​在日常生活中,痔疮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肛肠疾病,民间甚至有 “十男九痔,十女十痔” 的说法 ,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侧面反映出其高发的态势。据相关统计,痔疮的发病率在肛肠疾病中一直名列前茅,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被它盯上,尤其是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孕期的准妈妈以及经常便秘的人群 。虽说痔疮不是危及生命的重症,但
    科普达人
    科普达人 医师 科普知识大全
    2025-02-14
  • 糖尿病患者的腹部减脂秘籍:科学瘦身,健康同行

    ​在了解如何减掉糖尿病患者的大肚子之前,我们得先搞清楚糖尿病和腹部肥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腹部肥胖不仅影响美观,还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就像一对如影随形的 “冤家”。
    科普达人
    科普达人 医师 科普知识大全
    2025-02-08
  • 腰痛反复来袭,你的“腰”还好吗?

    ​腰痛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发,以下是一些常见因素:
    科普达人
    科普达人 医师 科普知识大全
    2025-01-23
  • 声带息肉手术全解析:开启清晰嗓音之旅

    ​声带息肉是一种发生于声带固有层浅层的良性增生性病变 ,也属于特殊类型的慢性喉炎。它通常呈现出半透明的状态,多生长在声带的前中 1/3 处,以单侧声带发病较为常见。在外观上,声带息肉表面光滑,颜色可能为粉红色、深红色或者白色。
    科普达人
    科普达人 医师 科普知识大全
    2025-01-22
  • 全血细胞减少有什么疾病?

    江嘉义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点击播放1:36
    5829次播放

    恶性淋巴瘤怎么治疗?

    江嘉义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点击播放0:42
    17456次播放

    多发性骨髓瘤有什么表现?

    江嘉义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点击播放0:36
    5132次播放

    胃溃疡怎么办?

    张树卿

    张树卿 主治医师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点击播放1:28
    8171次播放
  • 百芝堂喻小勇:糖尿病逆转有黄金期,糖友一定得抓住!

    百芝堂喻小勇:糖尿病逆转有黄金期,糖友一定得抓住!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我国是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截至202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已达到1.43亿,发病率高达12.8%,约8个成年人里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

    文章3126浏览

  • 诺华深耕广大县域市场,进博会上讲述“小城故事”

    诺华深耕广大县域市场,进博会上讲述“小城故事”

    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物公司,推创新和广覆盖是诺华的策略重点。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下称“进博会”),诺华展示了为响应“强基层”政策号召,在加速创新药物渗透到更广阔的县域市场,满足基层患者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等方面的努力,讲述诺华深耕广阔县域市场的“小城故事”。...

    文章848浏览

  • HPV病毒的“前世今生”

    HPV病毒的“前世今生”

    HPV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的简称,分100多种亚型。其中与宫颈癌变(以及阴道癌、外阴癌等)相关的高危型至少有13种。而最常引起宫颈癌变的类型为16,18型(占70%)。其它低危型与尖锐湿疣、皮肤疣等疾病有关。...

    文章16524浏览

  • 荨麻疹对肌肤的损害要做好预防 试试这些偏方

    荨麻疹对肌肤的损害要做好预防 试试这些偏方

    ​荨麻疹出现以后,大家要注意做好预防和护理,如果不注意护理,会导致肌肤的损伤加重,还会影响个人的形象问题。荨麻疹有过敏性,一旦接触到了过敏原发起病来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做好预防对治疗有效。那么,有哪些偏方有不错的功效呢?下面这些大家了解下。...

    文章8112浏览

  • 女性要注意哪些心脏疾病 如何保护好心脏健康

    女性要注意哪些心脏疾病  如何保护好心脏健康

    ​心脏病在生活中出现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呵护和预防,对于女性的健康来说,心脏的呵护是不可少的事情。与男性相比,女性心脏病发作的时间一般较晚,但是比较倾向的还是女性。那么,女性要注意哪些心脏疾病?日常大家应该怎么样呵护心脏健康呢?...

    文章12091浏览

  • Q美甲灯对皮肤的伤害有多大?

    A美甲灯对皮肤的伤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紫外线辐射风险 美甲灯主要分为紫外线UV荧光灯、LED灯或UV+LED组合灯,这些灯珠在工作时都会散发出紫外光。紫外线辐射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皮肤变黑:紫外线中的UVA波段穿透性强,可到达真皮深处,引起皮肤黑色素沉着,导致皮肤变黑。 皮肤老化:长期紫外线暴露会加速皮肤老化,使皮肤变得干燥、松弛。 DNA损伤和突变:研究表明,美甲灯的紫外线照射可导致细胞死亡和DNA损伤,这些损伤与皮肤癌的突变模式相似。 2. 热损伤风险 美甲灯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可能导致手部皮肤温度升高,甚至烫伤。测试显示,美甲灯使用过程中手背温升可达41.8K,指甲温升在7.3-30.8K之间。 3. 皮肤癌风险 虽然美甲灯的紫外线暴露量相对较低,但频繁使用仍可能增加皮肤癌的风险。研究发现,美甲灯的紫外线辐射剂量是太阳的4.2倍,短时间内接受的紫外照射剂量相当于户外工作一天。 4. 眼睛伤害 美甲灯的紫外线不仅会伤害皮肤,还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建议在使用美甲灯时佩戴防护眼镜。
    陈红伟
    陈红伟 副主任医师 许昌市人民医院
    2025-01-20
  • Q最近经常头痛该怎么办啊?

    A你好,经常头痛是一种比较常见且会对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患者通常会感到单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可能还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紧张性头痛也很常见,多由头颈部肌肉持续收缩引起,疼痛一般是双侧头部的紧箍样或压迫样感觉。对于轻度至中度头痛,可以使用非处方药来缓解。如果头痛是由偏头痛等疾病引起的,且比较严重,医生可能会开具处方药。建议是对症治疗能改善。
    张艳凯
    张艳凯 副主任医师 开封市中心医院
    2025-01-13
  • Q心律不齐经常出现发慌的情况怎么办?

    A你好,心律不齐经常发慌是一种常见且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可从紧急应对、日常调理、定期检查等方面进行处理。一旦出现发慌症状,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剧烈运动或其他活动,找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休息。适当的调整呼吸,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这些物质可能会刺激心脏,加重心律不齐和发慌的症状。
    高秋
    高秋 副主任医师 宜兴市人民医院
    2025-01-10
  • Q心律不齐怎么改善和注意呢?

    A你好,心律不齐是指心跳节律或频率异常,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情绪调节、医学干预等方面来改善,同时在日常中也有诸多注意事项。建议在平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尽量有 7-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让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心脏的情况,监测心律不齐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张艳凯
    张艳凯 副主任医师 开封市中心医院
    2025-01-10
  • 主页 权威医生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文章科普 问答科普 疾病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