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饮食搭配,更是通过合理选择食材,利用食物的性味归经,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身体健康。
中医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其性,食物也不例外。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称为“四性”。寒性与凉性食物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如绿豆、苦瓜、梨等,适合体内有热的人群食用;热性与温性食物则有温中、散寒、助阳等功效,像羊肉、桂圆、生姜等,适合虚寒体质者。
同时,食物还有酸、苦、甘、辛、咸“五味”。酸味食物能收敛、固涩,如乌梅;苦味食物可清热、降泄,如苦瓜;甘味食物能补益、和中,如红枣;辛味食物能发散、行气,如葱、蒜;咸味食物能软坚、散结,如海带。不同的味对人体的脏腑有不同的亲和作用,合理搭配五味食物,能滋养相应的脏腑。
1.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等功效。无论是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还是肺虚喘咳、肾虚遗精等情况,山药都能发挥一定的调养作用。可以将山药煮粥、煲汤,或者清蒸食用。
2.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有很好的调理效果。日常可直接食用,也可用来泡茶、煲汤、熬粥。
3.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适合肝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力减退等症状。可以嚼食、泡水喝,也常用于煲汤、炖肉中。
4.薏米: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对于水肿、脚气、脾虚泄泻等有较好疗效。薏米可与红豆一起煮粥,是祛湿的经典食疗方。
1.春季:春主生发,应多吃一些具有升发阳气作用的食物。如韭菜,性温,能温肾助阳、益脾健胃;春笋,味甘,性寒,可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春季还可适当食用一些养肝的食物,如菠菜,能滋阴平肝、助消化。
2.夏季:夏季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此时应多吃清热解暑、益气养阴的食物。西瓜是夏季消暑的佳品,味甘,性寒,能清热解暑、除烦止渴;绿豆汤也是经典的夏季饮品,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此外,夏季人体易出汗,可适当吃一些酸味食物来敛汗,如乌梅汤。
3.秋季:秋燥当令,饮食宜滋阴润燥。梨是秋季的应季水果,味甘、微酸,性寒,能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百合,味甘,性微寒,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秋季还可多吃一些芝麻、核桃等,以滋养肝肾。
4.冬季:冬季是万物潜藏的季节,养生应注重补肾藏精。羊肉是冬季温补的佳品,性温热,能补肾壮阳、温中暖胃;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等功效。冬季还可适当食用一些温热的汤品,如当归生姜羊肉汤,以驱寒保暖。
1.因人而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食物的需求也不同。如寒性体质者不宜过多食用生冷食物,热性体质者则要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温热食物。
2.因时制宜: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饮食,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3.适量食用:即使是对身体有益的食物,也不能过量食用。过食某一种食物可能会导致体内阴阳失调,引发疾病。
中医食疗以其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了一种温和而有效的调养方式。通过合理运用食疗方法,我们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维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让中医食疗这一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张树卿 主治医师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我国是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截至202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已达到1.43亿,发病率高达12.8%,约8个成年人里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
3756浏览
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物公司,推创新和广覆盖是诺华的策略重点。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下称“进博会”),诺华展示了为响应“强基层”政策号召,在加速创新药物渗透到更广阔的县域市场,满足基层患者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等方面的努力,讲述诺华深耕广阔县域市场的“小城故事”。...
1182浏览
HPV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的简称,分100多种亚型。其中与宫颈癌变(以及阴道癌、外阴癌等)相关的高危型至少有13种。而最常引起宫颈癌变的类型为16,18型(占70%)。其它低危型与尖锐湿疣、皮肤疣等疾病有关。...
16991浏览
荨麻疹出现以后,大家要注意做好预防和护理,如果不注意护理,会导致肌肤的损伤加重,还会影响个人的形象问题。荨麻疹有过敏性,一旦接触到了过敏原发起病来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做好预防对治疗有效。那么,有哪些偏方有不错的功效呢?下面这些大家了解下。...
8408浏览
心脏病在生活中出现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呵护和预防,对于女性的健康来说,心脏的呵护是不可少的事情。与男性相比,女性心脏病发作的时间一般较晚,但是比较倾向的还是女性。那么,女性要注意哪些心脏疾病?日常大家应该怎么样呵护心脏健康呢?...
12553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