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皮炎,又称药疹,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外用药吸收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皮损,严重时还会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 。它本质上是人体对药物的一种异常免疫反应,也可能是药物直接刺激皮肤所致。
抗生素类(如青霉素及其衍生物)、止痛药、解热药(如阿司匹林)、磺胺类药、镇静类解热止痛类药物等,都是常见的致敏药物 。个体的遗传因素、免疫状态、用药剂量和时间等,都会影响药物性皮炎的发生。例如,部分人群由于遗传原因,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弱,就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也更容易被药物诱发皮炎。
药物性皮炎的症状表现多样,一般在用药后的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常见症状包括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有瘙痒或疼痛,严重时还会出现皮肤大片脱落、糜烂、渗出。有的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甚至引发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不同类型的药物性皮炎,症状表现也有所差异,比如固定型药疹,常表现为相对固定的紫红色水肿性红斑;荨麻疹型药疹,会出现风团样损害 。
药物性皮炎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还会威胁生命健康。因此,了解药物性皮炎的缓解方法十分必要。
停用致敏药物是关键
一旦怀疑或确诊为药物性皮炎,首要且关键的措施就是立即停用致敏药物。这是缓解症状、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基础。继续使用致敏药物,会让过敏反应持续甚至加重,导致皮肤损害范围扩大,全身症状加剧,增加治疗难度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比如,曾有患者因持续使用引起药物性皮炎的抗生素,致使原本局限的皮疹迅速扩散至全身,还出现了高热、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问题。
停用药物时,不仅要停用明确导致过敏的药物,对于那些不能确定,但高度怀疑可能致敏的药物,也应一并停用。这是因为在药物性皮炎的诊断初期,有时难以精准判断具体是哪种药物引发过敏,为避免遗漏,扩大停用范围能更有效地减少过敏原的持续刺激。
同时,要格外注意避免交叉过敏。药物交叉过敏指的是,患者对某种药物过敏后,使用化学结构相似的另一种药物,同样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像磺胺类药物都含有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团,若对一种磺胺药过敏,那么其他磺胺类药物以及部分含有相同化学基团的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都不能使用 。所以,在停用致敏药物后,患者务必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避免使用可能存在交叉过敏风险的药物,必要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在停用致敏药物后,患者还应多饮水,每天保证 1500 - 2000 毫升的水分摄入,以促进药物从体内排出,减轻药物对身体的持续损害。通过尿液的排泄,能加速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清除,有助于缓解药物性皮炎的症状,加快身体恢复。
外用药物舒缓症状
外用药物是缓解药物性皮炎症状的重要手段,能直接作用于皮肤病变部位,减轻炎症和不适。不同症状的药物性皮炎,适用的外用药物也有所不同。
如果皮肤以红斑、丘疹为主,可选用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洗剂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外用制剂,主要成分有炉甘石、氧化锌和甘油 。它具有收敛、止痒、保护皮肤的作用,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和红肿,减轻炎症反应。使用时,要先将炉甘石洗剂摇匀,让沉淀物充分混合,然后用棉签或纱布蘸取适量,均匀涂抹于患处,每天可涂抹 3 - 4 次。比如,患者因服用抗生素后出现全身散在红斑、丘疹,伴有明显瘙痒,使用炉甘石洗剂后,瘙痒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
当皮肤炎症较为严重,出现糜烂、渗出时,可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迅速减轻皮肤炎症,缓解红肿、瘙痒等症状。常见的糖皮质激素霜剂有糠酸莫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等 。使用时,需根据皮损的部位、面积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强度的糖皮质激素霜剂 。一般来说,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应选择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而四肢、躯干等皮肤较厚部位,可选用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 。涂抹时,取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每天 1 - 2 次 。但要注意,长期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所以使用时间和剂量一定要严格遵医嘱 。
对于有糜烂、渗出的皮肤,还可以使用氧化锌油 。氧化锌油具有收敛、滋润和保护皮肤的作用,能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渗出,预防感染 。使用时,将氧化锌油均匀涂抹于患处,每天 2 - 3 次 。比如,患者皮肤出现大面积糜烂、渗出,使用氧化锌油后,渗出明显减少,创面逐渐干燥愈合 。
在使用外用药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按照正确的方法和剂量使用,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如果用药后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要注意观察皮肤的反应,如出现烧灼感、红肿、疼痛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咨询医生 。
系统用药对抗炎症
系统用药在药物性皮炎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调节体内的免疫反应和炎症水平,减轻症状,促进恢复。根据药物性皮炎的严重程度,系统用药方案有所不同。
对于轻型药疹,在停用致敏药物后,可给予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物能竞争性阻断 H1 受体,抑制组胺的释放和作用,从而减轻皮肤黏膜的过敏炎症反应,缓解瘙痒、红肿等症状 。常见的抗组胺药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比如,患者因服用解热镇痛药后出现全身散在红斑、丘疹,伴有瘙痒,口服氯雷他定后,瘙痒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红斑、丘疹也逐渐消退 。同时,配合使用维生素 C 及钙剂,它们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过敏反应,辅助缓解药物性皮炎的症状 。维生素 C 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钙剂如葡萄糖酸钙,可口服或静脉注射 。
若轻型药疹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迅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 。但长期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所以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密切监测身体状况 。
对于严重的药物性皮炎,如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应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这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一般可给予氢化可的松 300 - 400mg/d 静滴,或用地塞米松 10 - 20mg/d,分 2 次静滴,尽量在 24 小时内均衡给药 。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病情应在 3 - 5 天内得到控制,若未满意控制,应加大剂量 。待皮损颜色转淡,无新发皮损,体温下降后,可逐渐减量 。例如,一位患者因使用抗生素后出现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病情危急,及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逐渐得到控制,皮肤损害逐渐愈合 。
同时,要积极防治继发感染,这也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应强调消毒隔离,患者需住隔离室,病房定期消毒,被褥床单及时更换、消毒,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中严格做到无菌操作 。若有感染存在,选用抗生素时要注意避免使用易过敏药物,可结合细菌学检查结果,选用过敏反应发生较少的抗生素,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若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要警惕真菌感染的可能,一旦确诊,应尽快加用抗真菌药物 。
此外,严重药物性皮炎患者常伴有高热、进食困难、创面大量渗出或皮肤大片剥脱等情况,容易导致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因此需要加强支持疗法 。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输入新鲜血液、血浆或清蛋白以维持胶体渗透压,减少渗出 。若伴有肝脏损害,应加强保肝治疗 。
在使用系统药物治疗药物性皮炎时,患者务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同时,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
日常护理与生活注意
在药物性皮炎的缓解过程中,日常护理和生活注意事项至关重要,它们能为皮肤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辅助治疗效果,减轻患者不适。
皮肤护理是日常护理的关键环节。要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轻轻清洗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清洁剂,以免加重皮肤负担,损伤皮肤屏障 。清洗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用力揉搓,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比如,患者在药物性皮炎发作期间,每天用温水清洗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沐浴产品,皮肤的不适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清洗后,及时涂抹温和的保湿霜,保持皮肤湿润,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减轻瘙痒症状 。选择保湿霜时,要挑选成分简单、无香料、无酒精的产品,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
避免搔抓和摩擦皮损部位也很重要。药物性皮炎常伴有瘙痒,搔抓和摩擦会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还可能使炎症加重,延长病程 。患者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缓解瘙痒感,如听音乐、看电影、读书等。若瘙痒严重,可遵医嘱使用止痒药物,切不可自行搔抓 。例如,一位患者因搔抓药物性皮炎皮损部位,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原本较轻的病情加重,治疗时间也明显延长 。
穿着方面,应选择棉质、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和刺激 。合成纤维材质的衣物透气性差,容易产生静电,会加重皮肤瘙痒;紧身衣物则会对皮肤造成压迫,不利于血液循环和皮肤的恢复 。像棉质的睡衣、宽松的棉质 T 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
饮食调整对药物性皮炎的恢复也有积极作用。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海鲜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皮肤炎症,使瘙痒加剧 。辛辣食物会刺激血管扩张,加重皮肤充血;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海鲜等食物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药物性皮炎 。可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子、苹果、菠菜、胡萝卜等,它们能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皮肤的修复 。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维生素 E 可以保护皮肤细胞,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此外,要多饮水,每天保证 1500 - 2000 毫升的水分摄入,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
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不可忽视。患者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保证 7 - 8 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免疫力的提升 。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不利于药物性皮炎的恢复 。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瑜伽等,能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汗过多刺激皮肤 。同时,要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和酒精都会刺激皮肤,影响药物的正常代谢,加重药物性皮炎的症状 。
及时就医与预防措施
药物性皮炎症状较轻时,通过上述方法一般能得到有效缓解。但如果症状严重,如出现大面积皮肤剥脱、高热不退、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必须立即就医,前往正规医院的皮肤科或急诊科就诊。在医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给予更专业、更有效的治疗,如静脉输液、吸氧、抗休克治疗等,以挽救患者生命。比如,一位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出现了严重的药物性皮炎,全身皮肤大面积剥脱,伴有高热、呼吸急促,紧急就医后,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
预防药物性皮炎的发生至关重要。在用药前,一定要详细了解自己的过敏史,包括对哪些食物、药物过敏,将已知的致敏药物记录下来,就医时告知医生,避免使用。例如,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避免开具含青霉素类的药物 。同时,要了解家族过敏史,因为某些过敏体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药物过敏史,自己在用药时也需格外谨慎 。
用药时,要严格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减药量、延长用药时间或随意更换药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随意改变用药方式,可能会增加药物性皮炎的发生风险 。比如,自行加大药物剂量,可能会使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更容易引发过敏反应 。
此外,不要滥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易致敏药物 。在没有明确适应证的情况下,不要随意服用这些药物 。同时,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因为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增加过敏的可能性 。如果确实需要联合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
在使用新药时,要特别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尤其是在用药后的前几天 。如果出现皮肤瘙痒、红斑、丘疹、发热等症状,哪怕症状较轻,也应高度警惕药物性皮炎的可能,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及时就医 。早期发现、早期处理,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症状,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张树卿 主治医师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我国是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截至202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已达到1.43亿,发病率高达12.8%,约8个成年人里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
3479浏览
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物公司,推创新和广覆盖是诺华的策略重点。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下称“进博会”),诺华展示了为响应“强基层”政策号召,在加速创新药物渗透到更广阔的县域市场,满足基层患者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等方面的努力,讲述诺华深耕广阔县域市场的“小城故事”。...
1050浏览
HPV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的简称,分100多种亚型。其中与宫颈癌变(以及阴道癌、外阴癌等)相关的高危型至少有13种。而最常引起宫颈癌变的类型为16,18型(占70%)。其它低危型与尖锐湿疣、皮肤疣等疾病有关。...
16777浏览
荨麻疹出现以后,大家要注意做好预防和护理,如果不注意护理,会导致肌肤的损伤加重,还会影响个人的形象问题。荨麻疹有过敏性,一旦接触到了过敏原发起病来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做好预防对治疗有效。那么,有哪些偏方有不错的功效呢?下面这些大家了解下。...
8304浏览
心脏病在生活中出现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呵护和预防,对于女性的健康来说,心脏的呵护是不可少的事情。与男性相比,女性心脏病发作的时间一般较晚,但是比较倾向的还是女性。那么,女性要注意哪些心脏疾病?日常大家应该怎么样呵护心脏健康呢?...
12347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