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熊猫眼”,重拾亮眼秘籍

科普达人
科普达人医师 科普知识大全 全科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黑眼圈似乎成了许多人的 “标配”。无论是穿梭在写字楼的上班族,还是熬夜备考的学生党,又或是带娃的宝妈,都可能被黑眼圈盯上。早上起来,看着镜子里那一对浓重的黑眼圈,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疲惫与无奈。

黑眼圈的成因复杂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遗传因素是一部分人有黑眼圈的原因,这些人天生眼周皮肤较薄,皮下血管和色素更容易显现,从而早早出现了黑眼圈。熬夜、睡眠不足也是黑眼圈的常见 “诱因”。当我们熬夜时,眼部得不到充分休息,眼周血管持续收缩,血液流速减缓,代谢废物堆积,就像给眼睛戴上了一副 “黑墨镜”。如今,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屏幕,过度用眼,导致眼疲劳,这也是黑眼圈产生的一大帮凶。眼部血液循环不畅,色素沉着,黑眼圈就悄悄爬上了眼周。

除此之外,疾病也可能引发黑眼圈。比如,肾脏疾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使得体内的水分和毒素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在眼周形成黑眼圈。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等问题,也会反映在眼周皮肤上,导致黑眼圈加重。长期的压力和不良情绪,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眼周血液循环,引发黑眼圈。饮食不均衡,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会让眼周皮肤失去光泽,出现黑眼圈。

不同类型黑眼圈的 “真面目”

黑眼圈并非千篇一律,它主要分为色素型、血管型和结构型,每种类型都有着独特的 “成因密码”。

色素型黑眼圈:色斑的 “近亲”

色素型黑眼圈就像是眼周皮肤上的一块 “小色斑”,主要是由于色素沉淀导致的。当我们的眼周皮肤受到紫外线的侵袭,就像被阳光 “晒黑” 了一样,黑色素细胞会变得异常活跃,大量合成黑色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色素型黑眼圈。内分泌失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长期熬夜、压力过大,会打乱身体的内分泌节奏,使得色素细胞在眼睑部位沉积,让黑眼圈越来越明显。如果眼周皮肤曾经出现过炎症,在炎症消退后,也可能会留下色素沉着,成为色素型黑眼圈的 “导火索”。 这类黑眼圈通常呈现出棕色或深褐色,就像给眼睛周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

血管型黑眼圈:血管的 “抗议”

血管型黑眼圈的形成,与眼周的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当我们长时间熬夜、过度用眼,或者患有鼻炎等疾病时,眼周的血管就会持续处于扩张状态,血液流动变得缓慢,甚至出现瘀滞。这时候,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含氧量降低,颜色变深,透过薄薄的眼周皮肤,就呈现出青紫色的黑眼圈。就好比一条原本清澈流动的小溪,因为堵塞而变得浑浊、缓慢,颜色也变得暗沉。对于一些眼周皮肤天生比较薄的人来说,血管型黑眼圈会更加明显,因为他们的皮下血管更容易被看到。

结构型黑眼圈:岁月的 “痕迹”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眼周皮肤会逐渐失去弹性,变得松弛。同时,眼周的脂肪也会慢慢萎缩,泪沟变得越来越明显,这些结构上的变化,会在眼睛下方形成深深的阴影,也就是结构型黑眼圈。想象一下,原本饱满紧致的眼周肌肤,就像一个充满气的气球,随着时间的流逝,气球慢慢漏气,变得松弛、干瘪,阴影也就随之出现了。除此之外,一些人由于遗传因素,天生眼窝较深,或者面部骨骼结构的原因,也更容易出现结构型黑眼圈。这类黑眼圈通常呈现出黑色或深灰色,看起来就像眼睛下方有一道深深的沟壑,给人一种疲惫、衰老的感觉。

多管齐下,向黑眼圈说 “拜拜”

既然了解了黑眼圈的成因和类型,那该如何对症下药,和黑眼圈 “分手” 呢?别着急,下面这些方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生活习惯大改造

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是对抗黑眼圈的 “基础法宝”。每天尽量保证 7 -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就像给疲惫的身体充电一样,充足的睡眠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让黑眼圈逐渐 “退散”。晚上 11 点前上床睡觉,养成良好的生物钟,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眼睛变得更加明亮有神,黑眼圈也慢慢变淡了。

合理饮食也不容忽视。多吃富含维生素 C、E、K 和铁的食物,如橙子、柠檬、坚果、菠菜、猪肝等。维生素 C 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有助于减轻色素型黑眼圈;维生素 E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眼周皮肤免受自由基的伤害;维生素 K 可以促进血液凝固,改善血管型黑眼圈;铁元素则能预防缺铁性贫血,避免因贫血导致的黑眼圈加重。此外,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也有助于维持眼周皮肤的健康。

适度运动同样关键。每周进行 3 - 5 次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跳绳等,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让眼周肌肤也能 “活力满满”。运动还能缓解压力,改善情绪,间接减轻黑眼圈的症状。哪怕每天抽出 30 分钟时间,出门快走一圈,也能给身体带来不少好处。

眼部护理小窍门

使用合适的眼霜和眼膜是护理眼部肌肤的重要手段。选择含有咖啡因、维生素 C、烟酰胺、胜肽等有效成分的眼霜,这些成分能够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抑制黑色素生成,增强皮肤弹性,从而减轻黑眼圈。比如,咖啡因能收缩血管,减少眼部水肿和黑眼圈;维生素 C 具有美白抗氧化的作用,能淡化色素;烟酰胺可以改善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少色素沉着;胜肽则能刺激胶原蛋白的产生,使眼周肌肤更加紧致。早晚取适量眼霜,轻轻涂抹在眼周肌肤上,并用无名指指腹由内向外轻轻按摩,直至完全吸收。

眼膜则能为眼周肌肤提供密集护理。可以每周使用 2 - 3 次眼膜,在敷眼膜前,先清洁眼部肌肤,然后将眼膜敷在眼周,15 - 20 分钟后取下,轻轻按摩促进精华液吸收。市面上有很多不同功效的眼膜,如保湿型、美白型、抗皱型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黑眼圈类型和肌肤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

热敷和按摩也是促进眼周血液循环的好方法。每天早晚用温热的毛巾敷在眼睛上,每次 10 - 15 分钟,能让眼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流动,缓解眼部疲劳,减轻黑眼圈。按摩时,可以用无名指指腹轻轻按压眼周的穴位,如睛明穴、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穴、瞳子髎穴、承泣穴等,每个穴位按压 3 - 5 秒,重复 2 - 3 次。然后,从内眼角开始,沿着下眼睑轻轻向外按摩,再从外眼角沿着上眼睑按摩回内眼角,如此反复按摩 5 - 10 次。这样的按摩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放松眼部肌肉,减少黑眼圈的出现。

医美手段显神通

如果黑眼圈比较严重,通过生活习惯调整和日常护理效果不明显,也可以考虑医美手段。激光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医美方法,它利用激光的光热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黑眼圈进行治疗。对于色素型黑眼圈,激光可以击碎黑色素颗粒,使其被身体吸收代谢;对于血管型黑眼圈,激光能够封闭异常扩张的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激光治疗一般需要多次进行,每次治疗间隔 1 - 3 个月,具体次数和间隔时间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而定。治疗后要注意防晒,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射频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通过射频能量刺激眼周皮肤的胶原蛋白增生,紧致肌肤,改善眼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减轻黑眼圈。射频治疗相对安全,副作用较小,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治疗后皮肤可能会有轻微的红肿,一般在数小时内会自行消退。

填充治疗则适用于结构型黑眼圈,通过将玻尿酸、胶原蛋白等填充物注入到眼周凹陷部位,如泪沟处,填补凹陷,使眼周肌肤变得平整,减少阴影的产生,从而改善黑眼圈。填充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但需要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注射的剂量和层次准确,避免出现凹凸不平、栓塞等并发症。填充后要注意避免按压注射部位,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

保持良好习惯,预防大于治疗

去除黑眼圈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多管齐下。无论是调整生活习惯、做好眼部护理,还是选择合适的医美手段,都要根据自己的黑眼圈类型和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同时,预防黑眼圈的产生比去除黑眼圈更加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做好眼部护理等,不仅能让我们远离黑眼圈的困扰,还能让我们拥有更加健康、美丽的肌肤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黑眼圈说 “拜拜”,迎接明亮有神的每一天。


相关文章

  • 固本明目颗粒——高原之光点亮视界

    白内障对中年人的生活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视力模糊会导致阅读困难,影响工作和日常事务处理;其次,夜间视力下降和眩光敏感使驾驶变得危险;再者,色彩辨识度降低影响生活质量。这些变化还可能引发焦虑和社交退缩,因为看不清他人表情会影响正常交流。早期干预和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对减缓影响至关重要
    科普达人
    科普达人 医师 科普知识大全
    2025-06-19
  • 近视眼可以治好

    近视眼可以治好在当今社会,近视眼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影响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然而,很多人会问:近视眼真的可以治好吗?答案是肯定的,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近视眼,帮助患者恢复清晰的视力。
    科普达人
    科普达人 医师 科普知识大全
    2025-06-16
  • 近视是怎样形成的

    近视是怎样形成的近视是一种常见的视力问题,它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可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在近视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高度近视,那么他们的子女患近视的概
    科普达人
    科普达人 医师 科普知识大全
    2025-06-16
  • 眼药水怎么滴

    滴眼药水是一项需要掌握正确方法的操作,以确保眼药水能有效发挥作用,同时减少不适感。以下是详细的滴眼药水步骤:1.准备工作洗净双手:在滴眼药水之前,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净双手,以防止细菌随手指接触眼
    科普达人
    科普达人 医师 科普知识大全
    2025-04-30
  • 全血细胞减少有什么疾病?

    江嘉义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点击播放1:36
    6236次播放

    恶性淋巴瘤怎么治疗?

    江嘉义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点击播放0:42
    17878次播放

    多发性骨髓瘤有什么表现?

    江嘉义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点击播放0:36
    5534次播放

    胃溃疡怎么办?

    张树卿

    张树卿 主治医师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点击播放1:28
    8594次播放
  • 百芝堂喻小勇:糖尿病逆转有黄金期,糖友一定得抓住!

    百芝堂喻小勇:糖尿病逆转有黄金期,糖友一定得抓住!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我国是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截至202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已达到1.43亿,发病率高达12.8%,约8个成年人里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

    文章3989浏览

  • 诺华深耕广大县域市场,进博会上讲述“小城故事”

    诺华深耕广大县域市场,进博会上讲述“小城故事”

    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物公司,推创新和广覆盖是诺华的策略重点。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下称“进博会”),诺华展示了为响应“强基层”政策号召,在加速创新药物渗透到更广阔的县域市场,满足基层患者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等方面的努力,讲述诺华深耕广阔县域市场的“小城故事”。...

    文章1402浏览

  • HPV病毒的“前世今生”

    HPV病毒的“前世今生”

    HPV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的简称,分100多种亚型。其中与宫颈癌变(以及阴道癌、外阴癌等)相关的高危型至少有13种。而最常引起宫颈癌变的类型为16,18型(占70%)。其它低危型与尖锐湿疣、皮肤疣等疾病有关。...

    文章17219浏览

  • 荨麻疹对肌肤的损害要做好预防 试试这些偏方

    荨麻疹对肌肤的损害要做好预防 试试这些偏方

    ​荨麻疹出现以后,大家要注意做好预防和护理,如果不注意护理,会导致肌肤的损伤加重,还会影响个人的形象问题。荨麻疹有过敏性,一旦接触到了过敏原发起病来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做好预防对治疗有效。那么,有哪些偏方有不错的功效呢?下面这些大家了解下。...

    文章8425浏览

  • 女性要注意哪些心脏疾病 如何保护好心脏健康

    女性要注意哪些心脏疾病  如何保护好心脏健康

    ​心脏病在生活中出现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呵护和预防,对于女性的健康来说,心脏的呵护是不可少的事情。与男性相比,女性心脏病发作的时间一般较晚,但是比较倾向的还是女性。那么,女性要注意哪些心脏疾病?日常大家应该怎么样呵护心脏健康呢?...

    文章12570浏览

  • Q美甲灯对皮肤的伤害有多大?

    A美甲灯对皮肤的伤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紫外线辐射风险 美甲灯主要分为紫外线UV荧光灯、LED灯或UV+LED组合灯,这些灯珠在工作时都会散发出紫外光。紫外线辐射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皮肤变黑:紫外线中的UVA波段穿透性强,可到达真皮深处,引起皮肤黑色素沉着,导致皮肤变黑。 皮肤老化:长期紫外线暴露会加速皮肤老化,使皮肤变得干燥、松弛。 DNA损伤和突变:研究表明,美甲灯的紫外线照射可导致细胞死亡和DNA损伤,这些损伤与皮肤癌的突变模式相似。 2. 热损伤风险 美甲灯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可能导致手部皮肤温度升高,甚至烫伤。测试显示,美甲灯使用过程中手背温升可达41.8K,指甲温升在7.3-30.8K之间。 3. 皮肤癌风险 虽然美甲灯的紫外线暴露量相对较低,但频繁使用仍可能增加皮肤癌的风险。研究发现,美甲灯的紫外线辐射剂量是太阳的4.2倍,短时间内接受的紫外照射剂量相当于户外工作一天。 4. 眼睛伤害 美甲灯的紫外线不仅会伤害皮肤,还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建议在使用美甲灯时佩戴防护眼镜。
    陈红伟
    陈红伟 副主任医师 许昌市人民医院
    2025-01-20
  • Q最近经常头痛该怎么办啊?

    A你好,经常头痛是一种比较常见且会对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患者通常会感到单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可能还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紧张性头痛也很常见,多由头颈部肌肉持续收缩引起,疼痛一般是双侧头部的紧箍样或压迫样感觉。对于轻度至中度头痛,可以使用非处方药来缓解。如果头痛是由偏头痛等疾病引起的,且比较严重,医生可能会开具处方药。建议是对症治疗能改善。
    张艳凯
    张艳凯 副主任医师 开封市中心医院
    2025-01-13
  • Q心律不齐经常出现发慌的情况怎么办?

    A你好,心律不齐经常发慌是一种常见且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可从紧急应对、日常调理、定期检查等方面进行处理。一旦出现发慌症状,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剧烈运动或其他活动,找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休息。适当的调整呼吸,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这些物质可能会刺激心脏,加重心律不齐和发慌的症状。
    高秋
    高秋 副主任医师 宜兴市人民医院
    2025-01-10
  • Q心律不齐怎么改善和注意呢?

    A你好,心律不齐是指心跳节律或频率异常,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情绪调节、医学干预等方面来改善,同时在日常中也有诸多注意事项。建议在平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尽量有 7-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让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心脏的情况,监测心律不齐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张艳凯
    张艳凯 副主任医师 开封市中心医院
    2025-01-10
  • 主页 权威医生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文章科普 问答科普 疾病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