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导致白内障的因素中,体内因素的影响不容小觑,它们悄无声息地破坏晶状体的正常结构与代谢,成为白内障形成的 “幕后黑手”。
衰老:岁月留下的痕迹: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逐渐走向衰老,眼睛也难以幸免。晶状体作为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视觉活动中,不断承受着代谢的压力。从微观层面看,晶状体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逐渐发生变性,就像老旧的机器零件,在长期使用后出现磨损和老化。这种变化使得晶状体的透明度下降,水分过度积聚,最终导致晶状体混浊,形成老年性白内障。这也是为什么白内障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据统计,50 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 。
眼部手术与创伤:手术背后的隐患:眼部手术虽然是治疗一些眼部疾病的有效手段,但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视网膜脱落手术,无论是内路手术还是外路手术,都会对眼内的微环境造成一定的改变。尤其是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很容易引发并发性白内障。这是因为手术过程中,晶状体的代谢受到干扰,原本正常的晶状体结构被破坏,导致晶状体混浊。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在进行维修后,其他部件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出现故障。
肿瘤与炎症:眼部的 “侵略者”:当眼部出现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的生长不仅会压迫周围的组织,还可能直接累及晶状体,导致晶状体功能异常,进而引发白内障。此外,眼部炎症,如葡萄膜炎,炎症产生的免疫反应会干扰晶状体的正常代谢,使得晶状体混浊,引发并发性白内障。这就好比眼部的 “侵略者”,打破了晶状体原本的平静,使其陷入 “混乱”。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的 “魔咒”:先天性白内障很大一部分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约 1/3 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与遗传有关。遗传方式主要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 X 连锁隐性遗传。如果家族中有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后代就有可能遗传到相关的致病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晶状体的发育受到影响,从而形成先天性白内障。这就像家族遗传的 “魔咒”,一旦遗传,可能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的第一年内就表现出来。
全身性疾病:身体内部的 “警报”:一些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会对晶状体的代谢产生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不稳定,晶状体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导致晶状体的渗透压改变,水分进入晶状体,使其肿胀、混浊,形成糖尿病性白内障。这是身体内部代谢紊乱在眼部的一个重要表现,提醒我们要关注全身健康,及时控制血糖,预防白内障的发生。
体外因素的潜在威胁
体外因素同样对白内障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们从外部环境入侵,逐渐侵蚀晶状体的健康,一步步将晶状体推向混浊的深渊。
物理损伤:看不见的伤害:长期暴露在电离辐射下,如放射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频繁接触 X 射线,如果防护不当,这些射线会直接作用于晶状体,破坏晶状体细胞的 DNA 结构,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和代谢。就像高楼大厦的地基被破坏,整个建筑摇摇欲坠。晶状体的蛋白质结构也会因此发生改变,导致晶状体混浊,引发放射性白内障。据研究,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其患放射性白内障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数倍。此外,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紫外线环境中,如高海拔地区或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紫外线会促使晶状体中的脂质过氧化,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攻击晶状体的蛋白质和细胞膜,导致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
化学损伤:隐藏的杀手: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如三硝基甲苯(TNT),是引发中毒性白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些炸药生产工厂,工人们如果长期接触 TNT,这种化学物质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然后在晶状体内蓄积,干扰晶状体的正常代谢,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逐渐形成混浊。早期可能表现为晶状体周边部出现细小的点状混浊,随着时间的推移,混浊逐渐向中央发展,最终影响视力。另外,酸碱等化学物质进入眼睛,会直接烧伤晶状体,导致晶状体混浊,引发化学性白内障。这种情况在化工行业的事故中时有发生,对患者的视力造成极大的损害。
药物因素:治疗的 “副作用”: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带来白内障的风险。例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无论是口服还是眼部局部使用,都可能导致药物性白内障。这是因为糖皮质激素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使晶状体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导致晶状体混浊。据统计,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其患药物性白内障的几率比普通人群高出 20% - 50%。此外,长期应用缩瞳剂,如毛果芸香碱,也可能导致晶状体混浊。缩瞳剂会使睫状肌收缩,改变晶状体的形态和代谢,长期使用后,晶状体的混浊几率会明显增加。
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如同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 “暗箭”,在不经意间对眼睛发起攻击,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
日光照射与高温环境:户外的 “隐形杀手”: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特别是在紫外线强度高的地区,如热带地区或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对晶状体的损害是日积月累的。在紫外线的影响下,晶状体中的磷离子与钙离子结合,形成不可溶解的磷酸钙,使得晶状体逐渐硬化、钙化。同时,紫外线还会干扰晶状体的氧化还原过程,促使晶状体蛋白变性,进而引发白内障。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长期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逐渐失去光泽,变得破旧不堪。研究表明,每天在阳光下暴露超过 5 小时的人群,患白内障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 30% - 50%。此外,高温环境也会对晶状体产生不良影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如炼钢工人、厨师等职业人群,眼睛周围的温度升高,会加速晶状体的老化,影响晶状体的代谢,增加白内障的发病几率。这是因为高温会使晶状体中的水分蒸发加快,导致晶状体的含水量减少,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缺氧与内分泌紊乱:身体内部的 “失衡”:当身体处于缺氧状态时,如长期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晶状体的代谢会受到影响。在缺氧情况下,晶体内的钠、钙含量会增加,钾、维生素 C 含量相应减少,乳酸增多,这些变化会促使白内障的形成。就像一个工厂,原材料供应出现问题,生产过程就会受到干扰,产品质量也会下降。而内分泌紊乱也是白内障的一个重要诱因,以糖尿病患者为例,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失衡,导致晶状体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引发一系列的代谢紊乱,最终导致晶状体混浊,形成糖尿病性白内障。据统计,糖尿病患者患白内障的几率比普通人高出 2 - 5 倍。
不良生活习惯:健康的 “慢性毒药”:过量饮酒和吸烟是两种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它们对眼睛的危害也不容忽视。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进入血液循环,对眼部组织产生毒性作用,影响晶状体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导致晶状体混浊。吸烟同样如此,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引起眼部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破坏晶状体的蛋白质结构,使其逐渐变性、混浊。同时,吸烟还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进一步加重晶状体的损伤。研究发现,每天吸烟超过 20 支,饮酒超过 50 毫升的人群,患白内障的风险比不吸烟、不饮酒的人群高出 40% - 60%。
不同类型白内障的独特成因
白内障并非单一病因导致的疾病,根据不同的成因,可分为多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着独特的发病机制。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岁月沉淀的 “产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即老年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的代谢功能逐渐衰退,抗氧化能力下降,导致晶状体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凝聚,形成混浊。就像一杯清澈的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中的杂质逐渐增多,变得混浊。这一过程与晶状体中紫外线损伤、氧化应激、微量元素失衡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数据显示,60 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可达 60% - 80%,80 岁以上人群几乎 100% 患有白内障 。
先天性白内障:遗传与环境的 “交织”:先天性白内障的成因较为复杂,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约 50% 的先天性白内障病例与遗传有关,遗传性白内障多数由基因突变引起,少数由染色体异常或线粒体疾病导致。如果父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子女就有可能遗传到先天性白内障。在环境因素方面,母亲在妊娠期的前 3 个月感染风疹病毒、水痘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这些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影响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发育,导致晶状体混浊。此外,妊娠期营养不良、服用某些药物(如大剂量四环素、激素等)、患系统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肾炎等),也可能造成胎儿的晶状体混浊。
外伤性白内障:外力冲击的 “恶果”:外伤性白内障是由于眼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晶状体囊膜破裂或晶状体纤维损伤,从而引起晶状体混浊。根据外力的性质,可分为机械性损伤和非机械性损伤。机械性损伤如拳击、碰撞、针扎、刀扎等,直接作用于晶状体,使晶状体的结构遭到破坏。例如,眼部受到钝性物体打击,强大的冲击力会使晶状体囊膜破裂,液体进入晶体内,导致蛋白质浑浊。而非机械性损伤则包括辐射伤、电击伤、化学伤等。如辐射伤,长期接触 X 射线、γ 射线、中子等电离辐射,或长期暴露在红外线、微波等非电离辐射环境中,会损害晶状体的透明度,导致白内障的形成。
代谢性白内障:代谢紊乱的 “警示”:代谢性白内障主要由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引起,如糖尿病、半乳糖血症、手足搐搦症等。糖尿病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代谢性白内障类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晶状体内的葡萄糖含量也随之增加,在醛糖还原酶的作用下,葡萄糖被转化为山梨醇,山梨醇在晶状体内堆积,导致晶状体渗透压升高,水分进入晶状体,使其肿胀、混浊。半乳糖性白内障则是由于患者体内缺乏半乳糖 - 1 - 磷酸尿苷转移酶,半乳糖不能正常代谢,在晶状体内蓄积,引起晶状体混浊。手足搐搦性白内障是由于血清钙过低,导致晶状体纤维水肿、混浊。这些代谢性疾病引起的白内障,是身体内部代谢紊乱在眼部的一种表现,提醒我们要关注全身健康,及时治疗原发疾病。
放射性白内障:辐射带来的 “危机”:放射性白内障是由于长期接触放射线,如 X 射线、γ 射线、中子射线等,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逐渐混浊。晶状体对放射线非常敏感,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其晶状体上皮细胞对放射线的耐受性较低,更容易受到损伤。当放射线照射晶状体时,会破坏晶状体细胞的 DNA 结构,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和代谢,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形成混浊。这种白内障的发生与放射剂量、照射时间以及个体的敏感性有关,一般在受到较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后数月至数年才会出现症状。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张树卿 主治医师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我国是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截至202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已达到1.43亿,发病率高达12.8%,约8个成年人里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
3464浏览
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物公司,推创新和广覆盖是诺华的策略重点。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下称“进博会”),诺华展示了为响应“强基层”政策号召,在加速创新药物渗透到更广阔的县域市场,满足基层患者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等方面的努力,讲述诺华深耕广阔县域市场的“小城故事”。...
1041浏览
HPV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的简称,分100多种亚型。其中与宫颈癌变(以及阴道癌、外阴癌等)相关的高危型至少有13种。而最常引起宫颈癌变的类型为16,18型(占70%)。其它低危型与尖锐湿疣、皮肤疣等疾病有关。...
16761浏览
荨麻疹出现以后,大家要注意做好预防和护理,如果不注意护理,会导致肌肤的损伤加重,还会影响个人的形象问题。荨麻疹有过敏性,一旦接触到了过敏原发起病来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做好预防对治疗有效。那么,有哪些偏方有不错的功效呢?下面这些大家了解下。...
8299浏览
心脏病在生活中出现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呵护和预防,对于女性的健康来说,心脏的呵护是不可少的事情。与男性相比,女性心脏病发作的时间一般较晚,但是比较倾向的还是女性。那么,女性要注意哪些心脏疾病?日常大家应该怎么样呵护心脏健康呢?...
12333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