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垂,医学上称为子宫脱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 。正常情况下,子宫位于盆腔中央,依靠子宫韧带、盆底肌和筋膜等结构的支持,维持在正常位置。但当这些支持结构受到损伤、松弛或功能减弱时,子宫就会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当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就形成了子宫下垂,常合并阴道前壁和(或)后壁膨出。因为阴道前后壁又与膀胱直肠相邻,所以子宫脱垂还可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和直肠膨出。
子宫下垂在多产、营养不良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妇女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约为 1% - 4%。一些经历过多次分娩的女性,由于分娩过程中对盆底组织造成损伤,产后又未能充分恢复,就容易出现子宫下垂。还有部分女性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盆底肌肉和韧带的力量薄弱,无法有效支撑子宫,也增加了患病风险。
一、警惕!这些是子宫下垂的信号
子宫下垂并非悄无声息,身体往往会发出一些信号来提醒我们。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我们及时察觉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阴道有异物感:这是子宫下垂较为典型的症状之一。患者常在阴道内感觉到有物体脱出,尤其在走路、下蹲、体力劳动时更为明显。轻度脱垂时,脱出物可能在休息后自行回缩;而重度脱垂时,脱出物可能终日掉在外面,无法自行还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导致行走困难。就像 42 岁的李女士,在一次搬重物后,突然感觉阴道有异物,起初她并未在意,后来异物感越来越强烈,甚至在走路时都能明显感觉到,这才急忙就医,被诊断为子宫下垂。
下腹部坠胀感与腰骶部酸痛:子宫下垂后,会牵拉周围的组织、韧带,并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从而引起下腹部坠胀感。同时,由于韧带、肌肉过度牵拉,患者还会出现腰骶部酸痛的症状,尤其是在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劳累后,这种坠胀感和酸痛感会加剧,卧床休息后可适当缓解。很多女性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往往会误以为是过度劳累或月经前的正常反应,从而忽视了子宫下垂的可能。
阴道分泌物增多:当子宫下垂时,子宫颈及阴道黏膜会受到下垂子宫的摩擦,导致局部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这些分泌物可能伴有异味,颜色也可能发生变化,如变黄、变绿等。如果不及时处理,还可能引发感染,加重病情。
性交疼痛:子宫下垂会导致阴道口变宽,阴道前壁脱垂,这在性生活过程中,可能会使女性感到疼痛,影响性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对性生活产生恐惧或厌恶心理,进而影响夫妻关系。
泌尿系统症状:由于子宫与膀胱、尿道相邻,当子宫下垂严重压迫膀胱、尿道时,就会引起一系列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尿失禁,在咳嗽、大笑、打喷嚏或用力时,尿液会不由自主地流出,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交生活。
二、探寻根源:子宫为何 “下垂”
子宫下垂并非毫无缘由,它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
分娩损伤:这是导致子宫下垂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难产、急产或经阴道助产时,胎儿通过产道,会对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等支持组织造成过度牵拉和损伤。如果产后未能充分休息,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尤其是重体力劳动,就会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使得子宫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撑,从而逐渐下垂。据统计,有多次分娩经历的女性,子宫下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产妇。
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盆底肌肉和韧带也会出现松弛、萎缩的现象。特别是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导致盆底支持结构的弹性和韧性进一步降低,子宫失去了足够的支撑,就容易发生下垂。这也是为什么子宫下垂在老年女性中更为常见的原因。
腹压长期过高:长期慢性咳嗽、便秘、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腹腔积液、腹型肥胖等,都会使腹腔内压力持续升高。过高的腹压会像一只无形的手,将子宫向下挤压,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子宫下垂。例如,一些从事建筑工作的女性,由于长期负重,腹压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患子宫下垂的风险就相对较大。
先天发育异常:部分女性由于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盆底肌肉、韧带等结构薄弱,无法为子宫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在后天的生活中,即使没有明显的诱发因素,也容易出现子宫下垂。
其他因素:如营养不良、长期吸烟、多次进行盆腔手术等,也可能影响盆底组织的正常功能,增加子宫下垂的发生几率。营养不良会导致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减弱;吸烟会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减少盆底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影响其正常代谢和修复;盆腔手术可能会损伤盆底的支持结构,破坏子宫的稳定性。
三、“轻重缓急” 的应对策略
一旦发现子宫下垂,不必惊慌,临床上针对不同程度的子宫下垂,有着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
(一)轻度子宫下垂的改善方法
对于轻度子宫下垂患者,身体发出的信号相对较弱,脱垂程度较轻,一般可先采取保守治疗方法。
盆底肌锻炼:这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方法,通过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来提升对子宫的支撑作用。其中,凯格尔运动是最常用的锻炼方式。具体做法是:患者平躺在床上或地板上,双腿屈膝,缓慢收缩盆底肌肉,就像憋尿时的动作,保持 3 - 5 秒,然后慢慢放松,重复进行 10 - 15 次为一组,每天进行 3 - 4 组。这种锻炼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长期坚持,能有效改善轻度子宫下垂的症状。除了凯格尔运动,还可以进行提肛运动,即有规律地收缩、放松肛门,每次进行 10 - 15 分钟,每天 2 - 3 次,同样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增加腹压的行为至关重要。患者应尽量避免提重物,尤其是超过 5 公斤的重物;积极治疗慢性咳嗽,因为频繁咳嗽会使腹压瞬间升高,加重子宫下垂;保持大便通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预防便秘,减少因用力排便导致的腹压增加。此外,控制体重也不容忽视,肥胖会使腹部脂肪堆积,增加腹压,适当减轻体重有助于缓解子宫下垂的症状。同时,建议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时休息,给身体足够的放松时间。
物理治疗:借助仪器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通过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技术,刺激盆底肌肉收缩,增强肌肉力量,改善盆底肌肉的功能。在专业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定期进行物理治疗,一般一个疗程为 10 - 15 次,每周进行 2 - 3 次,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安全、无创,患者的接受度较高。
药物治疗:对于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子宫下垂,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雌激素能够促进盆底肌肉和筋膜的修复,增加其弹性和张力,从而改善子宫下垂的症状。但雌激素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患者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引发不良反应。此外,一些中药也具有补中益气、提升子宫的作用,如补中益气丸等,可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服用。
(二)中重度子宫下垂的解决之道
当中重度子宫下垂时,子宫脱垂程度较为严重,保守治疗可能效果不佳,此时就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法。
子宫托治疗:子宫托是一种支撑子宫和阴道壁的装置,它可以放在阴道内,将下垂的子宫托起,使其维持在正常位置,减轻患者的症状。子宫托有多种类型,如支撑型、填充型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使用子宫托时,患者需要注意正确的佩戴方法和清洁护理,定期取出清洗,避免感染。一般白天佩戴,晚上取出,月经期和妊娠期应停止使用。子宫托治疗适用于中重度子宫下垂患者,尤其是那些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中重度子宫下垂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修复损伤的盆底组织,恢复子宫的正常位置和功能。手术方式有多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身体状况以及子宫脱垂的程度和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
曼氏手术:主要适用于年轻、有生育需求且宫颈较长的患者。手术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主韧带缩短及宫颈部分切除术,通过这些操作,能够加强盆底支持结构,提升子宫位置,同时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经阴道子宫全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子宫脱垂程度较重的患者。该手术切除子宫后,同时对阴道前后壁进行修补,可有效解决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膨出的问题。
盆底重建手术:利用生物网片或自身组织,对盆底的支持结构进行重建,增强盆底的支撑力,使子宫恢复到正常位置。这种手术方式创伤较小,恢复快,效果较好,适用于各种程度的子宫脱垂患者,尤其是对传统手术效果不佳或复发的患者。
四、未雨绸缪:预防子宫下垂有妙招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对于子宫下垂,我们可以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注重产后护理:产后女性的身体较为虚弱,盆底组织也因分娩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此时做好产后护理至关重要。产后应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早下床活动和从事重体力劳动。一般建议产后至少休息 6 - 8 周,待身体恢复良好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同时,产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增强其对子宫的支撑能力。许多医院都设有产后康复中心,提供专业的盆底肌康复治疗,产妇可以积极参加。
坚持盆底肌锻炼:这是预防子宫下垂的关键措施之一。除了前文提到的凯格尔运动和提肛运动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的盆底肌锻炼。例如,仰卧屈膝,将臀部抬高,使肩部、腹部和膝盖呈一条直线,然后缓慢放下,重复进行 10 - 15 次为一组,每天进行 3 - 4 组,这种锻炼方式可以有效锻炼盆底肌肉和臀部肌肉。此外,瑜伽中的一些体式,如蝴蝶式、桥式等,也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女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并长期坚持。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保证每天 7 - 8 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合理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肌肉力量。同时,要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减少因腹压增加导致子宫下垂的风险。此外,戒烟限酒也很重要,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造成损害,影响盆底组织的健康。
避免增加腹压的行为: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提重物、长时间弯腰、长期便秘、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如果需要搬运重物,应先蹲下,将物体靠近身体,然后用腿部力量慢慢起身,避免直接弯腰用力。对于慢性咳嗽患者,要及时就医,积极治疗,控制咳嗽症状;对于便秘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等方法来改善,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尤其是年龄在 40 岁以上、有多次分娩史、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妇科检查。通过妇科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子宫、盆底组织等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发现有盆底肌肉松弛、子宫位置异常等问题,应听从医生的建议,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张树卿 主治医师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我国是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截至202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已达到1.43亿,发病率高达12.8%,约8个成年人里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
3524浏览
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物公司,推创新和广覆盖是诺华的策略重点。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下称“进博会”),诺华展示了为响应“强基层”政策号召,在加速创新药物渗透到更广阔的县域市场,满足基层患者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等方面的努力,讲述诺华深耕广阔县域市场的“小城故事”。...
1085浏览
HPV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的简称,分100多种亚型。其中与宫颈癌变(以及阴道癌、外阴癌等)相关的高危型至少有13种。而最常引起宫颈癌变的类型为16,18型(占70%)。其它低危型与尖锐湿疣、皮肤疣等疾病有关。...
16816浏览
荨麻疹出现以后,大家要注意做好预防和护理,如果不注意护理,会导致肌肤的损伤加重,还会影响个人的形象问题。荨麻疹有过敏性,一旦接触到了过敏原发起病来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做好预防对治疗有效。那么,有哪些偏方有不错的功效呢?下面这些大家了解下。...
8323浏览
心脏病在生活中出现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呵护和预防,对于女性的健康来说,心脏的呵护是不可少的事情。与男性相比,女性心脏病发作的时间一般较晚,但是比较倾向的还是女性。那么,女性要注意哪些心脏疾病?日常大家应该怎么样呵护心脏健康呢?...
12383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