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中极为常见的良性肿瘤,由肥大的平滑肌细胞与结缔组织携手 “搭建” 而成 。它偏爱 30 至 50 岁的女性群体,在 20 岁以下的年轻女性中则鲜少露面。随着女性步入绝经期,体内激素水平大幅波动,子宫肌瘤也会随之 “安分” 起来,多出现萎缩或消退的现象。
一、多数情况:悄无声息不严重
(一)隐匿在体检报告中的肌瘤
在众多女性的体检经历中,子宫肌瘤常常以一种 “意外之客” 的形式出现在体检报告上。大多数情况下,子宫肌瘤如同一个安静的 “潜伏者”,不引发任何明显的症状。这是因为肌瘤的生长位置、大小以及数量等因素,并未对子宫的正常功能以及周围组织产生显著影响。相关数据显示,约 60% - 70% 的子宫肌瘤患者在疾病初期甚至整个病程中,都不会察觉到身体有任何异样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女性是在进行常规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等体检项目时,才惊讶地发现自己体内存在子宫肌瘤。这种隐匿性,使得子宫肌瘤在无声无息中 “扎根” 于女性体内。
(二)无需过度干预的小肌瘤
当肌瘤体积较小,比如直径在 2 至 3 厘米以下,且数量较为稀少时,通常不会给女性的身体带来严重影响。它们就像身体里的微小 “过客”,静静地存在,不干扰子宫的正常 “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医学上一般不建议立即采取手术或其他激进的治疗手段,而是倡导定期复查。通过定期复查,医生能够密切监测肌瘤的生长态势,观察其是否有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等变化。
定期复查的方式主要为盆腔超声检查,这一检查手段犹如医生的 “透视眼”,能够清晰地呈现肌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一般而言,建议每 3 至 6 个月进行一次复查。倘若在复查过程中,肌瘤始终保持 “低调”,没有出现异常变化,那么女性朋友们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只需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持续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即可。
二、症状显现:影响生活需重视
(一)月经紊乱的 “幕后黑手”
当肌瘤数量多、体积大或位置特殊时,便会打破子宫的 “平静”,成为月经紊乱的 “始作俑者”。其中,黏膜下肌瘤对月经的影响尤为显著,它犹如在子宫腔内的 “捣乱分子”,会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影响子宫正常的收缩与止血功能。这就使得女性的月经经期明显延长,原本 3 至 7 天的经期,可能会延长至 10 天甚至更久;经量也大幅增多,月经量常常是以往的数倍,还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的情况,原本规律的月经变得毫无规律可言。
这种月经紊乱的状况,会给女性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与困扰。频繁更换卫生巾,时刻担心经血渗漏,不仅影响了女性的日常出行和工作,还可能因长期失血过多,导致女性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身体各部位的压迫警报
随着肌瘤的不断生长,当它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周围的组织器官发起 “压迫攻势”,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倘若肌瘤向前生长,压迫到膀胱,女性便会频繁产生尿意,出现尿频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尿急、排尿困难,极大地影响了日常生活的便利性。曾有一位患者,因肌瘤压迫膀胱,夜间需要频繁起夜,严重干扰了睡眠质量,长期下来,精神状态愈发萎靡。
若是肌瘤向后生长,压迫到直肠,肠道的正常蠕动受到阻碍,便秘便会接踵而至。患者常常会感到下腹部坠胀不适,排便困难,即使有便意,也难以顺利排出,有时甚至需要借助开塞露等通便药物才能缓解。长期的便秘,不仅会让身体堆积毒素,还可能引发痔疮等其他肛肠疾病。
而当肌瘤压迫到盆腔内的神经时,女性则会遭受腹痛的折磨。这种腹痛程度不一,有的是隐隐作痛,有的则是较为剧烈的疼痛,严重时会影响女性的正常活动,使其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三、罕见却危险:恶变的可能
(一)良性到恶性的转变
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子宫肌瘤这位 “潜伏者” 会 “黑化”,发生恶变,摇身一变成为子宫肉瘤。这一转变犹如平静湖面下的汹涌暗流,极具威胁性。子宫肉瘤属于恶性肿瘤,其生长速度迅猛,且具有侵袭性与转移性,会像脱缰的野马般肆意侵犯周围组织和远处器官。一旦子宫肌瘤恶变,患者的生命健康便会被笼罩在浓重的阴影之下,预后情况往往不容乐观。
尽管子宫肌瘤恶变为子宫肉瘤的概率相对较低,大约仅为 0.4% - 0.8% ,但这极低的概率背后,却是关乎生命的重大风险,绝不能因其罕见而被忽视。特别是对于绝经后的女性而言,若原本存在的子宫肌瘤不仅没有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而萎缩,反而逆势生长,体积不断增大,那么此时就必须高度警惕恶变的可能性。
(二)如何察觉恶变信号
当身体出现一些异常症状时,很可能是子宫肌瘤恶变发出的 “警报”。不规则流血便是一个关键的危险信号,绝经后的女性倘若突然出现阴道流血,或者非绝经女性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异常增多且持续时间较长等情况,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腹痛也不容忽视,当出现不明原因的下腹部疼痛,且疼痛程度较为剧烈,或呈现持续性疼痛时,可能意味着肌瘤内部发生了坏死、出血等病变,进而引发恶变。
倘若发现下腹部的肿块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触摸时感觉肿块质地变硬,活动度变差,这同样可能是恶变的迹象。一旦出现上述这些异常症状,女性朋友们务必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医生一般会通过妇科超声、磁共振成像(MRI)、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检查项目,对肌瘤的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必要时,还会进行病理活检,通过获取肌瘤组织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以明确肌瘤是否已经恶变,这也是诊断恶变的 “金标准”。
四、应对之策:科学诊断与治疗
(一)专业检查不可少
一旦发现子宫肌瘤的 “踪迹”,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是当务之急。医生会依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精心安排一系列检查项目,以精准判断肌瘤的严重程度。妇科检查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医生通过触诊,能够初步感知子宫的大小、形态以及肌瘤的位置与质地。
而超声检查堪称诊断子宫肌瘤的 “得力助手”,其中,经阴道超声更是以其高分辨率的优势,清晰地呈现出肌瘤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联,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依据。若超声检查结果不够明晰,医生可能会进一步安排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 能够更为精准地描绘肌瘤的细节,尤其是在判断肌瘤是否恶变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宫腔镜检查或腹腔镜检查也可能被纳入检查范畴,以便医生直接观察子宫内部或盆腔的情况,获取更为直观的信息。
(二)多样化治疗方案
针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案丰富多样,医生会依据肌瘤的大小、位置、数量、症状表现以及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那些体积较小、无症状且对生育功能无影响的肌瘤,特别是临近绝经期的女性,定期复查、密切观察肌瘤的变化情况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随着绝经期的到来,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肌瘤通常会逐渐萎缩,无需特殊治疗。
当肌瘤引发了较为明显的症状,如月经紊乱、腹痛、压迫症状等,或肌瘤体积较大、生长速度较快,存在恶变风险时,手术治疗往往成为必要手段。手术方式涵盖子宫肌瘤剔除术,该手术旨在精准剔除肌瘤,最大程度保留子宫的完整性,特别适用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而全子宫切除术则适用于肌瘤数量众多、体积巨大,严重影响子宫功能,且患者已无生育需求的情况。
除了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症状较轻、临近绝经或全身状况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能够有效抑制雌激素的分泌,从而使肌瘤体积缩小,缓解相关症状;米非司酮则可通过拮抗孕激素的作用,促使肌瘤萎缩 。但药物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可能存在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谨慎使用。
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案,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至关重要。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以促进身体的康复,维护自身的健康。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张树卿 主治医师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我国是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截至202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已达到1.43亿,发病率高达12.8%,约8个成年人里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
3525浏览
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物公司,推创新和广覆盖是诺华的策略重点。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下称“进博会”),诺华展示了为响应“强基层”政策号召,在加速创新药物渗透到更广阔的县域市场,满足基层患者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等方面的努力,讲述诺华深耕广阔县域市场的“小城故事”。...
1085浏览
HPV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的简称,分100多种亚型。其中与宫颈癌变(以及阴道癌、外阴癌等)相关的高危型至少有13种。而最常引起宫颈癌变的类型为16,18型(占70%)。其它低危型与尖锐湿疣、皮肤疣等疾病有关。...
16818浏览
荨麻疹出现以后,大家要注意做好预防和护理,如果不注意护理,会导致肌肤的损伤加重,还会影响个人的形象问题。荨麻疹有过敏性,一旦接触到了过敏原发起病来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做好预防对治疗有效。那么,有哪些偏方有不错的功效呢?下面这些大家了解下。...
8323浏览
心脏病在生活中出现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呵护和预防,对于女性的健康来说,心脏的呵护是不可少的事情。与男性相比,女性心脏病发作的时间一般较晚,但是比较倾向的还是女性。那么,女性要注意哪些心脏疾病?日常大家应该怎么样呵护心脏健康呢?...
12386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