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遗传在肿瘤发病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能够显著提升个体患肿瘤的风险。以乳腺癌为例,倘若家族中存在携带 BRCA1 或 BRCA2 基因突变的成员,那么其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几率,相较于普通人群会大幅攀升。研究表明,这类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可能是常人的数倍之多。同样,在结直肠癌领域,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均与特定的基因突变紧密相关。拥有这些基因突变的家族,其成员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不良生活习惯的 “助攻”
不良生活习惯堪称肿瘤发生的 “帮凶”。长期吸烟的危害不容小觑,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大量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器官造成严重损害。相关研究表明,长期吸烟会通过 “停止增益突变 / 无义突变” 来诱导 DNA 突变,阻止细胞制造所需的蛋白质,进而增加患癌风险。数据显示,长期吸烟的人群患肺癌的几率,相较于非吸烟人群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酗酒同样是引发肿瘤的高危因素,酒精进入人体后分解成乙醛,乙醛会以多种方式损坏脱氧核糖核酸(DNA),从而增加患癌风险。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曾警告,饮酒与癌症之间有直接关联,会增加至少 7 种癌症发生风险。
特殊职业的潜在威胁
部分特殊职业的从业者,因工作环境原因长期接触致癌物质,患癌风险显著提高。石棉工人便是典型代表,石棉是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列为 I 类的致癌物 。石棉体积微小,常漂浮于空气中,工人在作业过程中极易吸入。石棉粉尘进入肺部后,不仅会附着、沉积,改变细胞的生长状态,还可能导致肺间质纤维化和胸膜纤维化,使肺逐渐硬化,丧失弹性。长期接触石棉 5 年以上就有致癌风险,石棉工人患肺癌、胸膜间皮瘤的概率较高。
长期从事辐照相关工作的人员,同样面临严峻的健康挑战。辐射,尤其是电离辐射,如高能和高速的 α 粒子、β 粒子、质子、光子(X 线和 γ 射线)、中子等,对人体危害极大。长时间暴露在高于环境本底水平的辐射中,会增加患癌风险,白血病和皮肤癌在这类人群中较为常见。辐射还可能破坏人体的循环、免疫、生殖和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例如,男性精子质量可能降低,孕妇可能出现自然流产、胎儿畸形等情况。
慢性疾病引发的危机
慢性疾病是诱发肿瘤的重要因素。慢性炎症状态下,身体长期处于应激反应中,细胞微环境发生改变,免疫细胞持续释放炎性介质,这不仅会对周围组织细胞造成损伤,还可能导致细胞的基因突变,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例如,慢性胃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进而有可能发展为胃癌。
病毒感染引发的慢性疾病同样不容忽视。以乙肝病毒感染为例,据统计,约有 20% - 30% 的乙肝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中又有 10% - 30% 的人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癌。这是因为乙肝病毒长期在肝细胞内整合,导致肝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使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等过程失去控制,最终引发癌变。此外,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关系也极为密切,持续的高危型 HPV 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
性格情绪暗藏的隐患
性格与情绪对肿瘤的发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如焦虑、抑郁、愤怒等,会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激素失衡,进而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指出,消极情绪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力,使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减弱,无法及时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的细胞,从而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
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的人群,其患癌几率相对较高。抑郁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体内的应激激素分泌异常,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体内存在慢性低度炎症反应,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会引起免疫系统的紊乱,降低机体的抵抗力。此外,抑郁症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睡眠质量下降等情况,导致营养不良,进一步损害免疫系统。
年龄与肿瘤的微妙关系
年龄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肿瘤的发生几率显著上升。从生理层面剖析,年龄增长会致使身体机能逐步衰退,细胞的修复能力、代谢功能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细胞在长期的分裂与更新过程中,DNA 复制出错的概率增加,而此时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却难以有效纠正这些错误,这就为肿瘤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研究数据清晰地显示,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 55 - 70 岁这一阶段达到峰值。例如,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胃癌、食管癌等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群体。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消化系统的黏膜组织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功能减弱,使得有害物质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对组织器官的刺激和损伤加剧。在免疫系统方面,胸腺作为重要的免疫器官,在青少年时期较为发达,随着年龄增长不断退化。胸腺退化后,T 淋巴细胞的生成和成熟受到影响,导致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下降 。
如何从高危到低危
对于高危人群而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癌风险。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肿瘤的关键手段。通过针对性的检查项目,如针对肺癌高危人群的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能够在肿瘤尚处于微小、无症状阶段时就及时发现,从而为后续的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数据显示,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可使肺癌高危人群的死亡率降低约 20%。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乳腺钼靶检查和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病变,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
改变生活方式同样至关重要。戒烟限酒刻不容缓,以吸烟为例,只要能够成功戒烟,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因吸烟所积累的致癌风险会逐渐降低。研究表明,戒烟 10 年后,患肺癌的风险可降至与非吸烟者相近的水平。在饮食方面,应注重营养均衡,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以及加工肉类的摄取。规律的运动也不可或缺,每周坚持 150 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能够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患癌风险。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对于预防肿瘤也具有积极意义。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张树卿 主治医师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我国是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截至202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已达到1.43亿,发病率高达12.8%,约8个成年人里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
3123浏览
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物公司,推创新和广覆盖是诺华的策略重点。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下称“进博会”),诺华展示了为响应“强基层”政策号召,在加速创新药物渗透到更广阔的县域市场,满足基层患者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等方面的努力,讲述诺华深耕广阔县域市场的“小城故事”。...
848浏览
HPV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的简称,分100多种亚型。其中与宫颈癌变(以及阴道癌、外阴癌等)相关的高危型至少有13种。而最常引起宫颈癌变的类型为16,18型(占70%)。其它低危型与尖锐湿疣、皮肤疣等疾病有关。...
16524浏览
荨麻疹出现以后,大家要注意做好预防和护理,如果不注意护理,会导致肌肤的损伤加重,还会影响个人的形象问题。荨麻疹有过敏性,一旦接触到了过敏原发起病来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做好预防对治疗有效。那么,有哪些偏方有不错的功效呢?下面这些大家了解下。...
8108浏览
心脏病在生活中出现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呵护和预防,对于女性的健康来说,心脏的呵护是不可少的事情。与男性相比,女性心脏病发作的时间一般较晚,但是比较倾向的还是女性。那么,女性要注意哪些心脏疾病?日常大家应该怎么样呵护心脏健康呢?...
12086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