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正满怀激情地奔跑在公园的小道上,享受着运动带来的愉悦,可突然感觉到一股温热的液体不受控制地流出,这便是跑步时出现的漏尿现象。这一问题如同隐藏在暗处的 “小恶魔”,让许多人在跑步时陷入尴尬与困扰。
事实上,跑步漏尿并非个例。在健身房、公园等运动场所,有不少人都遭遇过类似的状况。对于女性而言,尤其是经历过生育的妈妈们,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一项针对产后女性的调查显示,约有 30%-40% 的女性在产后恢复跑步锻炼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漏尿现象。而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人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也可能在跑步时面临这一问题。 这种尴尬不仅影响了人们跑步的积极性,还可能让他们在社交场合中产生心理负担,担心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1、探寻根源:为何跑步会漏尿
(一)压力性尿失禁作祟
跑步时之所以会出现漏尿,压力性尿失禁是最常见的 “罪魁祸首” 。正常情况下,尿道括约肌能够紧紧关闭尿道,防止尿液流出。但当进行跑步这类运动时,身体的震动会导致腹部压力突然增加,与此同时,盆底肌肉如果相对薄弱,无法为尿道提供足够的支撑,尿道括约肌的力量不足以对抗瞬间升高的腹压,尿液就会不受控制地流出 。这就好比堤坝原本能够拦住水流,但如果堤坝出现了薄弱环节,在洪水来临时,就无法阻挡水流而导致决堤 。
(二)常见高发人群分析
生育后的女性:女性在生育过程中,尤其是顺产时,胎儿经过产道,会对盆底肌肉和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损伤会使盆底肌肉变得松弛,对尿道的支撑能力下降。有研究表明,每多生育一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风险就会增加 16%。 产后如果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盆底肌康复训练,随着年龄增长,肌肉进一步松弛,在跑步等运动时,就更容易出现漏尿现象。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盆底肌肉也不例外。肌肉萎缩、弹性降低,使得尿道的闭合能力减弱。此外,中老年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尿道黏膜变薄、萎缩,进一步削弱尿道的控尿能力。而对于中老年男性来说,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也可能影响尿道的正常功能,增加跑步漏尿的几率。 相关数据显示,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 30% 的女性和 15% 的男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问题。
2、改善之道:多管齐下应对漏尿
(一)行为调整助力改善
调整生活方式对改善漏尿有一定的帮助。在饮食方面,应尽量减少摄入咖啡、酒精、辛辣食物等刺激性物质 ,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膀胱,使漏尿情况加重。保持健康的体重也至关重要,肥胖会增加腹部压力,进而加重对盆底肌肉的负担。通过合理饮食与适量运动维持适宜体重,能有效减轻盆底的压力。规律的排尿习惯同样不容忽视,建议每隔 2 - 3 小时主动排尿一次,避免膀胱过度充盈,降低因膀胱压力过大导致漏尿的风险 。同时,要尽量避免可能导致腹压突然升高的动作,如搬重物、长时间弯腰等 。
(二)盆底肌训练核心要点
盆底肌训练是改善漏尿的关键方法,其中缩肛运动最为常用。具体操作方法为: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放松身体,集中注意力,缓慢收缩肛门,就像忍住排便一样,持续 3 - 5 秒,然后缓慢放松,休息 3 - 5 秒后再次收缩 。如此重复,每次进行 15 - 20 分钟,每天可进行 3 - 4 组 。随着锻炼的深入,可逐渐增加收缩时间至 5 - 10 秒 。站立、坐着或躺着时都能进行此项训练,但要确保姿势正确,避免臀部和腹部肌肉参与用力 。除了缩肛运动,还可以尝试仰卧抬腿、臀桥等锻炼方式,这些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及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盆底肌肉对尿道的支撑作用 。不过,在进行盆底肌训练时,务必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坚持长期锻炼才能收获显著效果。
(三)盆底电刺激治疗探秘
对于一些盆底肌功能较弱,无法有效自主收缩盆底肌肉的人来说,盆底电刺激治疗是不错的选择 。该治疗借助专业设备,将电极放置在阴道或肛门内,通过释放特定频率和强度的电流,刺激盆底肌肉被动收缩 ,从而达到锻炼盆底肌的目的 。其原理类似于给肌肉发送 “运动指令”,促使肌肉进行有规律的收缩与舒张,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 。
盆底电刺激治疗通常适用于产后盆底肌肉松弛、压力性尿失禁较为严重,以及经过一段时间盆底肌训练但效果不佳的人群 。一般来说,一个疗程需要进行多次治疗,具体次数和频率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由医生确定 。将盆底电刺激治疗与盆底肌训练联合使用,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电刺激帮助患者启动盆底肌肉的收缩,同时患者配合进行自主的盆底肌训练,两者相辅相成,可更有效地促进盆底肌肉功能的恢复,提升控尿能力 。
(四)药物治疗合理选择
在医生的指导下,药物治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漏尿症状。选择性 α1 受体激动剂,如盐酸米多君,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 。它能够增加尿道括约肌的张力,减少尿液不自主流出的情况 。不过,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头晕等,因此在使用前必须告知医生自身的健康状况,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更需谨慎使用 。对于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治疗也可能被考虑 。雌激素可以增加尿道黏膜的厚度和弹性,改善尿道的控尿能力 。但雌激素治疗同样存在风险,如增加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风险,所以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
(五)手术治疗何时介入
当漏尿情况严重,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困扰,且经过长时间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手术治疗或许是必要的选择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耻骨后膀胱颈悬吊术等 。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是通过在尿道中段放置一条特制的吊带,对尿道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增加尿道的阻力,防止尿液漏出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能有效改善大多数患者的漏尿症状 。耻骨后膀胱颈悬吊术则是将膀胱颈固定在耻骨后,以提高膀胱颈的位置,增强尿道的闭合能力 。
然而,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且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出血、吊带移位等 。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前,患者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全面评估自身的身体状况、手术的利弊以及预期效果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健康状况、漏尿的严重程度等,制定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
3、预防之策:未雨绸缪避免漏尿
跑步漏尿虽恼人,但通过一些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其发生几率。跑步前务必排尿,让膀胱处于排空状态,可显著减少因膀胱内尿液过多,在跑步震动下导致漏尿的可能性。
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也十分关键。紧身的运动裤能为腹部和盆底提供一定的支撑,减少跑步时身体的震动对盆底肌肉的影响。而带有特殊防护功能的运动内裤,有的具备吸收尿液的功能,即便出现少量漏尿,也能避免尴尬情况外露 。
对于有漏尿风险的人群,日常可加强盆底肌的锻炼,防患于未然。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进行缩肛运动,长期坚持,能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提高尿道括约肌的控尿能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过度肥胖、减少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等,都有助于维持盆底肌肉的健康状态 。
跑步漏尿虽然带来诸多困扰,但通过了解其成因,并采取如调整生活方式、坚持盆底肌训练、合理选择治疗手段以及做好预防措施等多种方法,是能够有效改善甚至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每一位热爱跑步的人都不必再因漏尿而烦恼,能够自信地奔跑在每一条道路上,尽情享受跑步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张树卿 主治医师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我国是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截至202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已达到1.43亿,发病率高达12.8%,约8个成年人里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
3528浏览
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物公司,推创新和广覆盖是诺华的策略重点。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下称“进博会”),诺华展示了为响应“强基层”政策号召,在加速创新药物渗透到更广阔的县域市场,满足基层患者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等方面的努力,讲述诺华深耕广阔县域市场的“小城故事”。...
1086浏览
HPV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的简称,分100多种亚型。其中与宫颈癌变(以及阴道癌、外阴癌等)相关的高危型至少有13种。而最常引起宫颈癌变的类型为16,18型(占70%)。其它低危型与尖锐湿疣、皮肤疣等疾病有关。...
16822浏览
荨麻疹出现以后,大家要注意做好预防和护理,如果不注意护理,会导致肌肤的损伤加重,还会影响个人的形象问题。荨麻疹有过敏性,一旦接触到了过敏原发起病来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做好预防对治疗有效。那么,有哪些偏方有不错的功效呢?下面这些大家了解下。...
8323浏览
心脏病在生活中出现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呵护和预防,对于女性的健康来说,心脏的呵护是不可少的事情。与男性相比,女性心脏病发作的时间一般较晚,但是比较倾向的还是女性。那么,女性要注意哪些心脏疾病?日常大家应该怎么样呵护心脏健康呢?...
12388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