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您一定格外关注孩子的成长,而肠道健康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肠道,这个看似普通的身体器官,实则掌控着孩子营养吸收的 “大权”,人体约 95% 的营养都经由它来摄取,是孩子成长的 “营养补给站”;同时,它还肩负着排出约 80% 毒素的重任,如同身体里的 “清道夫”;更令人惊叹的是,孩子约 70% 的免疫力由肠道掌控,是抵御外界病菌的 “坚固防线”。然而,孩子的肠道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他们的胃肠道功能尚在发育,较为娇嫩脆弱;另一方面,现代生活中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过多食用快餐、加工食品,以及不规律的作息等,都容易使肠道功能 “紊乱”,出现消化不良、腹泻、腹胀、便秘等问题。
在守护孩子肠道健康的 “阵营” 里,益生菌可是一位不可或缺的 “隐形守护者”。益生菌是一类对孩子肠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们如同一个个训练有素的 “小卫士”,进驻孩子的肠道后,默默为肠道健康 “保驾护航”。但您或许会心生疑惑:益生菌究竟是如何施展 “魔力”,守护孩子肠道的呢?孩子又能否经常食用益生菌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开其中的奥秘。
1、益生菌对孩子的诸多益处
(一)助力消化 “小能手”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充足且均衡的营养,然而他们娇嫩的肠胃在消化食物时常常 “力不从心”。别担心,益生菌此时就像一个个 “营养转化大师”,前来助力。一方面,它们能够分泌多种消化酶,这些酶就如同 “精准的剪刀”,把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精准地 “剪碎” 成小分子,让孩子的肠道能够轻松吸收。例如,嗜酸乳杆菌能分泌乳糖酶,帮助那些乳糖不耐受的孩子分解乳糖,避免腹胀、腹泻等不适,让他们也能享受乳制品的营养美味。另一方面,益生菌还能促进肠道蠕动,让食物在肠道中 “欢快地前行”,减少食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避免积食。就像双歧杆菌,它可以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使肠道的蠕动节奏更加规律,让孩子消化得更顺畅,食欲也随之大增,为孩子茁壮成长提供充足的动力。
(二)腹泻、便秘的 “克星”
孩子的肠道娇嫩敏感,稍不留意,腹泻或便秘就可能 “找上门”。益生菌在这场肠道 “保卫战” 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堪称腹泻、便秘的 “克星”。当孩子遭遇腹泻时,益生菌如同忠诚的 “肠道卫士”,迅速 “集结”。它们一方面通过与有害菌 “抢夺” 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生长,减少病菌对肠道黏膜的侵袭;另一方面,像保加利亚乳杆菌等益生菌还能分泌细菌素、过氧化氢等抗菌物质,直接 “消灭” 有害菌,修复受损的肠道黏膜屏障,从而有效减轻腹泻症状,缩短病程。而面对便秘难题,益生菌同样有妙招。它们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乳酸、醋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就像给肠道做了一次温柔的 “按摩”,降低肠道内的 pH 值,使肠道环境呈酸性,软化大便,同时刺激肠道蠕动,让干结的大便顺利排出体外。例如,鼠李糖乳杆菌能够紧紧附着在肠黏膜上,形成一道保护屏障,阻止有害菌定植,促进肠道正常蠕动,让孩子告别便秘的困扰,肠道恢复 “活力满满” 的状态。
(三)免疫力提升的 “好帮手”
在守护孩子健康的 “战场” 上,免疫力是至关重要的 “防线”,而益生菌就是这条防线上的 “得力援军”。孩子的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免疫细胞,益生菌就像是这些免疫细胞的 “教官”,能够刺激它们更加 “活跃”。比如,双歧杆菌可以激活肠道内的巨噬细胞、T 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让它们时刻保持 “警戒状态”,一旦有病菌入侵,就能迅速做出反应,将病菌 “一网打尽”。同时,益生菌还能促进免疫球蛋白 A(IgA)的分泌,IgA 就如同给肠道黏膜穿上了一层 “防护服”,能够阻止病菌与肠道上皮细胞结合,防止病菌穿透肠道黏膜进入体内,进一步增强肠道的免疫屏障功能。有研究表明,长期补充益生菌的孩子,在流感高发季节感染的几率明显降低,即便感染,症状也相对较轻,病程更短,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强的抵抗力,能够尽情探索世界。
2、孩子不能随意 “菌” 养
(一)打破肠道自然平衡的隐患
虽然益生菌对孩子肠道益处多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随意、长期大量地食用。孩子的肠道就像一个正在精心构建生态系统的 “小王国”,在成长过程中,肠道自身的菌群处于动态发展、逐步建立平衡的阶段。倘若长期大量给孩子补充益生菌,就如同外界强行 “闯入” 过多的 “外援”,可能会干扰肠道自身菌群的自然建立过程,打破原本微妙的生态平衡。那些原本在肠道中 “安居乐业” 的有益菌,可能因为 “外来户” 的过度涌入,失去了足够的生存空间和养分,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一些有害菌却可能趁机 “兴风作浪”,引发肠道感染、炎症等问题,让孩子的肠道陷入 “混乱”,反而不利于肠道的长期健康发育。
(二)潜在的依赖风险
过度依赖益生菌还可能让孩子的肠道逐渐 “失去动力”,产生依赖风险。孩子的肠道本身具备强大的自主调节功能,能够根据进食、环境变化等因素灵活调整菌群结构和功能,以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但如果长期依赖外界补充益生菌,肠道就会像一个被过度呵护的孩子,习惯了 “外力扶持”,自主调节功能逐渐削弱。一旦停止补充益生菌,肠道就难以迅速适应,无法有效应对外界变化,容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让孩子的肠道健康 “大打折扣”。
3、科学给孩子补充益生菌
(一)明确适用场景
孩子并非随时都需要补充益生菌,只有在特定情况下,益生菌才能真正发挥 “雪中送炭” 的作用。当孩子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积食、腹胀、食欲不振,大便中有未消化的奶瓣或食物残渣,且持续时间较长时,益生菌可以助力肠道恢复正常的消化功能;或者孩子患上肠道感染性疾病,无论是病毒(如轮状病毒)还是细菌(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益生菌都能帮助抑制有害菌,缓解腹泻症状,缩短病程;另外,在孩子使用抗生素后,由于抗生素 “敌我不分”,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大量杀伤肠道有益菌,导致肠道菌群失衡,此时及时补充益生菌,就像为肠道 “重建家园”,能快速恢复肠道的菌群平衡,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问题。而在孩子肠道功能正常,没有任何不适的情况下,并不建议额外补充益生菌。
(二)谨慎选择产品
目前市面上的益生菌产品琳琅满目,家长们在挑选时一定要练就一双 “火眼金睛”。首先,要关注产品中的菌种,尽量选择含有国家卫计委批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如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这些菌种经过严格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更有保障。其次,活菌数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活菌数越高,效果可能越好,但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例如对于较小的婴儿,可能低剂量的活菌就能满足需求。再者,查看产品成分表,避免含有过多的添加剂,如蔗糖、香精、色素等,这些添加剂不仅对孩子健康无益,还可能影响益生菌的活性。优先选择知名品牌、口碑良好,且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产品,这些产品在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往往更可靠,能确保益生菌的活性和稳定性,让孩子真正受益。
(三)掌握正确吃法
正确的服用方法是发挥益生菌功效的关键一环。在冲调益生菌时,务必使用温水或温牛奶,水温要控制在 40℃以下,因为高温就像一场 “热浪侵袭”,会瞬间 “杀灭” 益生菌的活性,让它们失去 “战斗力”。最佳的服用时间是随餐服用,此时食物能够为益生菌提供一层 “保护屏障”,使其更好地抵御胃酸和胆汁的 “侵蚀”,顺利抵达肠道发挥作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益生菌千万不能与抗生素同时服用,两者应间隔至少 2 - 3 小时,否则抗生素会将益生菌 “一网打尽”,使其无法发挥功效。孩子服用益生菌的剂量和疗程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或遵医嘱,不同年龄段、不同病情的孩子所需的益生菌剂量和服用时间各不相同,家长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服用时间,以免影响效果或对孩子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4、守护孩子肠道健康,从懂益生菌开始
益生菌宛如一把 “双刃剑”,用对了,它是孩子肠道健康的得力 “护卫”,能助力消化、抵御腹泻便秘、提升免疫力;用错了,则可能扰乱肠道的自然生态,埋下健康隐患。作为家长,了解益生菌对孩子的影响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孩子的肠道状况,遵循科学的方法,谨慎选择、正确使用益生菌产品。唯有如此,才能让益生菌真正发挥其益处,为孩子的成长之路 “披荆斩棘”,助力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去拥抱美好的未来。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江嘉义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张树卿 主治医师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我国是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截至202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已达到1.43亿,发病率高达12.8%,约8个成年人里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
3782浏览
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物公司,推创新和广覆盖是诺华的策略重点。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下称“进博会”),诺华展示了为响应“强基层”政策号召,在加速创新药物渗透到更广阔的县域市场,满足基层患者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等方面的努力,讲述诺华深耕广阔县域市场的“小城故事”。...
1201浏览
HPV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的简称,分100多种亚型。其中与宫颈癌变(以及阴道癌、外阴癌等)相关的高危型至少有13种。而最常引起宫颈癌变的类型为16,18型(占70%)。其它低危型与尖锐湿疣、皮肤疣等疾病有关。...
17016浏览
荨麻疹出现以后,大家要注意做好预防和护理,如果不注意护理,会导致肌肤的损伤加重,还会影响个人的形象问题。荨麻疹有过敏性,一旦接触到了过敏原发起病来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做好预防对治疗有效。那么,有哪些偏方有不错的功效呢?下面这些大家了解下。...
8420浏览
心脏病在生活中出现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呵护和预防,对于女性的健康来说,心脏的呵护是不可少的事情。与男性相比,女性心脏病发作的时间一般较晚,但是比较倾向的还是女性。那么,女性要注意哪些心脏疾病?日常大家应该怎么样呵护心脏健康呢?...
12565浏览